湖南省花垣县素有“东方锰都”“有色金属之乡”之称,分布着数十座大大小小的尾矿库。由于曾经的野蛮开采和尾矿库管理不善、污水处理装置虚设等问题,当地出现了严重的水污染和土壤污染。从2016年开始,湖南省政府对该地区的尾矿污染,展开了严厉的整顿。但高压态势之下,当地的矿产开发并未受影响,反而越来越红火。各级部门近几年来,对这个地方的整改通知,现场督导,严肃整顿,都未能起到任何作用。央视《经济半小时》拍摄到的画面显示,数万吨重金属尾矿肆意横流,场面触目惊心。
湖南花垣尾矿遗祸,近几年多次受到环保组织和媒体关注,政府也高调宣称,要大力整治。然而,从央视的报道看,花垣的尾矿遗毒污染不仅没有被治理,反而已经陷入全面失控。花垣,堪称又一个“假装治污”的典型。
为了演好“假装治污”这场戏,花垣当地政府可谓绞尽脑汁。在默许、纵容尾矿污染的同时,县政府不断发布各种新闻稿,正面宣传尾矿整顿的巨大成绩,甚至当地的政府工作报告,也把尾矿整顿当成政绩列入。更意想不到的是,县政府还视法律为儿戏,公然进行环评造假——在政府公布的治理名单上,3家根本没有工商注册的企业,6家早已注销的企业,竟然能通过环评审批验收。
毫不夸张地说,花垣县的治污造假,已经到了无法无天的地步。人们不禁要问,究竟是在何种利益驱动下,当地官员竟敢用政府信用为污染企业背书?那么多治污正面宣传稿,还有那张荒唐的环保验收名单,究竟是怎样出笼的?尾矿遗祸,使当地环境遭受严重伤害,使民众健康遭遇严重威胁,谁该为这一切负责?
“说起来重要、喊起来响亮、做起来挂空挡”,对于花垣县这一“假装治污”的典型,绝不能轻易放过。不禁要对官员进行行政问责,对于治污造假背后可能存在的渎职腐败,司法部门同样要展开深入的调查,还公众一个真相,还当地民众一个公道。
而且,需要问责的,不仅有花垣县当地的官员。对于上级政府在此事件的责任,同样值得追问。
花垣尾矿遗祸由于危害巨大,屡屡上舆论黑榜,湖南省政府因此将其纳入“挂牌督办”。可是,为何省级政府“挂牌督办”仍然管不了花垣县政府的胡作非为?花垣县在尾矿治污上造假,其实是很容易戳破的谎言,例如像央视记者一样,到现场走一圈,或者查询工商信息,核实一下环评验收名单,就可揭开造假的盖子。所谓“挂牌督办”,怎么连这些“基本功”都没做好?对此,湖南有关方面欠公众一个答案。
基层政府在治污上耍花招,弄虚作假,当然很可怕,作为省一级政府,对于这样的造假熟视无睹,用“假装督办”应对“假装治污”,这其实更可怕。类似的“假装督办”,现实中可谓比比皆是。这次中央环保督察组回头看,就发现的大量“假装整改”的问题,而这些所谓的“整改”名义上都是省一级主导,省一级公布整改方案和时间表,省一级组织部门和人员进行监督,最后也是由省一级公布“整改”落实情况。就是在省级政府的眼皮子底下,“假装整改”竟然能大行其道。
一个省的环保问题,不能总是靠中央来抓,靠媒体来盯着。只有让省级政府真正负起责任,才能形成层层传导的压力,突破地方利益羁绊,让基层官员不敢懈怠。花垣尾矿遗祸,教训不不可谓不深刻,遏制治污造假乱象,省级政府当有所作为。(于平)
- 东电有意报废福岛第二核电站 预计成本2800亿日元
- 国际机构肯定中国治污“动作快” 外国朋友纷纷学习点赞
- 本世纪以来中国海洋灾害致直接经济损失累计超2000亿元
- 环保税“撬动”企业绿色生产 改革效益已初露端倪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