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沈诗伟(察哈尔学会研究员、西华师范大学埃塞俄比亚研究中心研究员)
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进程中,中非命运共同体是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和非洲历来是合作共赢的利益共同体、休戚与共的命运共同体,这不仅继承自中非共同反殖反帝、争取民族独立斗争的深厚历史情谊,更植根于中非追求“中国梦”与“非洲梦”理想的现实。
梦想的种子在中国和非洲大陆生根发芽,开花结果。中非合作论坛机制自2000年成立以来,在解决中国和非洲共同面临的发展问题发挥了重要的积极作用。当前,中国处于产业和社会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正在努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非洲各国也在非洲联盟“2063愿景”指引下,制定落实符合自身发展道路的战略规划,追寻命运与共的“非洲梦”。中非发展战略高度契合,中非合作发展迎来前所未有的历史性机遇。
2013年3月,习近平就任中国国家主席后首次出访就选择了非洲,首次提出“真实亲诚”对非政策理念和正确义利观,指明了新形势下中非关系的发展方向。2015年中非合作论坛峰会在南非约翰内斯堡举行,双方一致同意将中非关系提升为全面战略合作伙伴关系,还确定打造中非之间政治上平等互信、经济上合作共赢、文明上交流互鉴、安全上守望相助、国际事务中团结协作的“五大支柱”,重点实施以工业化、农业现代化等为核心的中非“十大合作计划”,提纲挈领地统筹规划了中非全面深度合作,进一步丰富了中非命运共同体的内涵。
五年来,“真实亲诚”对非政策理念日益深入人心,针对实际情况,注重实际效果,这是中非多层次战略交流稳步推进,各领域务实合作蓬勃发展的根基。如今中非“十大合作计划”正在得到全面有效落实,赢得了广泛好评,中国和非洲都实实在在地享受到全面深度合作带来的丰硕成果。中非高层互访广度频度空前,政治互信持续深化,为中非关系发展发挥了重要政治引领作用。去年在北京召开“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非洲埃塞俄比亚和肯尼亚的领导人到会参加。今年年初,喀麦隆总统、纳米比亚总统和津巴布韦总统密集访华,高频次的元首外交凸显中非关系在战略层面的紧密联系。
中非经贸合作稳步推进,尤其是“一带一路”建设为中非合作带来新机遇。中国自2009年起已连续9年成为非洲第一大贸易伙伴国,中国对非投资累计超过1000亿美元。“要想富,先修路”,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助推高速发展的中国经验在非洲受到欢迎。比如,蒙内铁路和亚吉铁路的开通将助推东非新兴经济体工业化进程。如今,新兴的工业园区正沿着铁路线蓬勃发展,肯尼亚、埃塞俄比亚和吉布提等东非国家民众距离实现更加美好生活的梦想更近了一步。当地青年一代也赴华学习技术和管理,希望有朝一日完全掌握建设、管理和运营铁路的技术。
国之交在于民相亲,中非人民越走越近、越走越亲。双方已建立130多对友好城市关系,近年来每年赴非旅游的中国游客超过百万人次。中非青年大联欢、中非智库论坛、中非媒体合作论坛等活动相继举行。不仅很多中国人到非洲国家追寻个人的梦想,在当地经济社会发展、野生动物保护和志愿者领域取得卓越成就,而且越来越多的非洲朋友也到中国寻找自己的梦想,一些活跃在中国文艺舞台的非洲朋友成了中国家喻户晓的明星。梦想的种子在中国和非洲民众的心田正开出绚烂的花朵。
非洲国家期待中国更积极参与非洲和平安全事务,密切在国际事务中的合作,中方也为此发挥出了建设性作用,贡献中国智慧和力量。在东非岛国科摩罗,来自中国的复方青蒿素从2007年投入到清除疟疾项目,2014年这个曾经备受疟疾折磨的国家实现疟疾零死亡。对于其他饱受疟疾折磨的非洲国家,快速清除疟疾的“中国方案”无疑将重塑每个普通民众的人生轨迹,对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和民众基本生活更是根本改观。
在参与非洲热点问题解决过程中,中国一直在探索一条具有中国特色、行之有效的解决方案。中国积极向非洲常备军和危机应对快速反应部队建设提供帮助,支持非洲集体安全机制建设。在劝和促谈、维护地区安全与稳定、支持非洲和平安全事业方面作出卓有成效的贡献。中国一直大力参与联合国和非盟在非洲的维和行动,是安理会五个常任理事国中向非洲派遣维和人员最多的国家,也是联合国维和摊款第二多的国家,现有2000多名维和人员在非洲执行联合国维和任务。中非还在联合国改革、气候变化、反恐等重大国际和地区问题上紧密协调配合,共同维护中非及发展中国家的共同利益。
今年9月,中非合作论坛峰会将时隔12年重返北京,中非领导人将再次聚首,为中非关系未来发展指明方向,推动中非传统友好迈上新台阶,促进中非经贸合作转型升级,助力中非合作更加协调均衡发展,进一步促进南南合作发展。期待中非领导人在北京共同拍摄一张全家福。
《光明日报》( 2018年06月27日 12版)
- 全球超算500强中国有206台 美媒:建造速度远超美国
- 中国杂交小麦研发领跑国际 可增产20%以上(图)
- 专家热议中国城市发展40年 城镇化从速度向深度转变
- 美防长时隔四年访华 半岛无核化时间表是焦点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