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对每个人来说只有一次。被困洪水之中,面对救援人员,你会放弃生的希望吗?
生命对军人来说也只有一次。面对滔天巨浪,面对很可能以命换命的抉择,你会坚持到底吗?
新疆库车,两千多年前班超设置西域都护府的地方,几天前发生了这样感人至深的一幕。
洪水袭来,一对夫妻被困喀让古河。由于水流湍急,救援官兵几次被冲倒,被困夫妻不停摆手喊道:“不要来了!不要来了!”但官兵们始终不愿放弃,顶着洪水奋力前行20多米,终于帮助这对夫妻安全脱险。
这场救援有多难?一个让人惊叹的数字是,这几十米,官兵们足足用了一个小时才艰难走完。
拒绝与坚持,前者,是人性的光芒,不愿子弟兵拿生命冒险;后者,是如山的使命,绝不放弃救人的职责。一场救援,生动诠释了子弟兵与人民群众间的深厚情谊。
打开网络,这样的鱼水情深俯拾皆是。就在这几天,两条救人的新闻燃爆了朋友圈。
6月11日,许女士在宁波出差时,突然晕倒在地铁站。危急时刻,一名素不相识的年轻小伙子抱起她出地铁站后,又背她到附近的医院救治。事后,许女士通过各种渠道寻找这位小伙子,最终救人者被证实是一位军人。
危急时刻,人民群众首先想到的也是军人。“部队的同志,那边有一个女的好像要投湖,我在岸上发现了遗书,你们赶紧去救救她!”6月29日,第71集团军“王杰部队”官兵正在云龙湖展开游泳训练,突然一个地方群众匆匆赶到训练场地,找到他们。得知情况后,官兵们迅速展开救援,救起投湖女子。
军爱民,民拥军。人民军队来自人民,人民军队为了人民。90多年风雨征程,人民军队与人民群众之间,永远连着一条血脉相通、休戚与共的脐带。
早在创建苏区时,毛泽东同志就常对红军官兵说,和尚念经整天就念“阿弥陀佛”四个字,我们也要反复念四个字,就是“争取群众”。红色旗帜之所以在艰苦卓绝的环境中屹立不倒,正是源于人民群众“最后一碗米送去做军粮,最后一尺布送去做军装,最后一件老棉袄盖在担架上,最后一个亲骨肉送去上战场”。
今天,翻开激荡人心的党史军史,人们常常震撼于这支小米加步枪的军队屡屡创造的以弱胜强的壮举。但仔细研究每一场战斗,几乎都能发现“以弱胜强”背后的另一个“强弱逻辑”。
黄洋界保卫战,红军以不到1个营的兵力打退敌人4个团的进攻。兵力对比乍看起来是1:10以上,但红军1个营的身后,是成千上万的人民群众。当地老百姓为红军筑起了五道防线,方才上演了“报道敌军宵遁”的历史性一幕。
抗战期间,八路军新四军短短几年时间兵力由几万人壮大到132万人,消灭日、伪军171.4万人。冀中群众为使夜间行动的八路军不被日军发现,主动打死所有的狗,自此“行军百里无狗叫”,日军屡屡被神出鬼没的八路军袭击。在抗日战争最为艰难的时刻,毛泽东在《论持久战》中挥笔写道:“战争的伟力之最深厚的根源,存在于民众之中。”
军队打胜仗,人民是靠山。这是历史反复证明过的真理。在庆祝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0周年大会上,习主席饱含深情地说:“人民军队的根脉,深扎在人民的深厚大地;人民战争的伟力,来源于人民的伟大力量。”
刘伯承曾说,老百姓不是命里注定要跟我们走的。“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长征期间,3名女红军借宿徐解秀老人家中,临走时,把自己仅有的一床被子剪下一半给老人留下了。老人说,什么是共产党?共产党就是自己有一条被子,也要剪下半条给老百姓的人。这样的军队,群众怎能不视为亲人;这样的队伍,群众怎能不铁心跟随。
回过头来再看那场救援中的拒绝与坚持。当看到救援的战士为救自己所面临的危险,被困群众痛在心里,那一声声“不要来了”,发自心底,震撼人心。而救援战士始终倔强前行的身影,更是一种以命换命的大爱。
“难得举城作一庆,爱我人民爱我军。”从1998年抗洪抢险到2003年抗击“非典”,从汶川抗震救灾到抗击台风、洪涝、风雪灾害,这种大爱已经化作人民子弟兵的本能。只要人民有难,就要冲锋在前;只要人民需要,就要在所不惜。
今天,在实现强国梦强军梦的伟大征途上,这样的大爱激励着我们,鼓舞着我们,凝聚着我们。在一个个军民融合示范区,在一条条“军人依法优先通道”,在一次次紧急救援之中,处处可见人民军队与人民群众的血脉相连。大江流日夜,浪花颂英雄。历史已经证明,“军民团结如一人,试看天下谁能敌”永远是颠扑不破的真理;历史还将继续证明,这支来自人民的军队,将永远与人民心连心。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