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船精神”与中国革命精神谱系】
作者:中央党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
9月3日,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抗战精神是我们党和中华民族特有的精神财富。2014年9月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9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中,全面、准确揭示了抗战精神的深刻内涵:“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壮阔进程中,形成了伟大的抗战精神,中国人民向世界展示了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视死如归、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不畏强暴、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百折不挠、坚忍不拔的必胜信念。伟大的抗战精神,是中国人民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永远是激励中国人民克服一切艰难险阻、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强大精神动力。”
江西省遂川县举行“纪念抗日战争胜利七十三周年暨万人签名仪式”活动,教育和激励人们铭记历史、珍爱和平、热爱祖国。光明图片/视觉中国
1、必须有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是中华民族固有的基因,是我们党与生俱来的品质,展示着我们这个民族和我们党最朴实的国家观、最真挚的爱国观。这种基因和品质,这种国家观和爱国观就是我们必胜的底气和勇气。
14年的浴血抗战,是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爱国情怀精神的伟大胜利。抗日战争时期,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比以往任何时代都表现得更广泛、更强烈、更持久。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的决定因素。古往今来,任何一个有作为的民族,都以自己的独特精神著称于世。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民族精神的核心。面对民族存亡的空前危机,中国人民的爱国热情像火山一样迸发出来。全体中华儿女众志成城、共御外侮,为民族而战,为祖国而战,为尊严而战,汇聚起气势磅礴的力量。中国人民抱定了“我们万众一心,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的决心,谱写了惊天地、泣鬼神的爱国主义篇章。
忘记历史,就意味着背叛。今天,以更大力度推进改革开放的中国不仅面临大好的历史机遇,也面临着各种风险考验。唯有弘扬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抗战精神,我们才能战胜一切困难。
2、必须有视死如归、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
我们的民族是有气节的民族,我们的党是有气节的党。毛泽东同志指出,我们中华民族有同自己的敌人血战到底的气概,有在自力更生的基础上光复旧物的决心,有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能力。毛泽东同志还曾这样形容过我们党:“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并没有被吓倒,被征服,被杀绝。他们从地下爬起来,揩干净身上的血迹,掩埋好同伴的尸首,他们又继续战斗了。”视死如归、宁死不屈是我们民族气节和党的气节的真实写照。
抗战14年,中华儿女伤亡3500多万人,涌现出无数抗战英雄。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那个血雨腥风的年代,抗击侵略、救亡图存成为中国各党派、各民族、各阶级、各阶层、各团体以及海外华侨华人的共同意志。在中国共产党倡导建立的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旗帜下,地不分南北,人不分老幼,全国人民义无反顾投身到抗击日本侵略者的洪流之中。”民族气节、党的气节不仅体现在战争中,只要我们发扬视死如归、宁死不屈的抗战精神,只要我们牢记自强才能必胜的道理,我们就会在未来前进道路上,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3、必须有不畏强暴、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
气概乃英雄本色,中华民族历史上涌现出无数气吞山河的英雄豪杰,我们党成立以来,始终充满着英雄气概。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东北抗日武装等在极端艰苦困难的条件下,不畏强敌,不怕牺牲,抗战到底。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面对侵略者,中华儿女不屈不挠、浴血奋战,彻底打败了日本军国主义侵略者,捍卫了中华民族5000多年发展的文明成果,捍卫了人类和平事业,铸就了战争史上的奇观、中华民族的壮举。中国军民以血肉之躯筑成了保卫祖国的钢铁长城,不畏强暴、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是战胜日本侵略者的强大精神支柱。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异常惨烈,从战略防御到战略相持,进而发展到战略反攻,无论是正面战场还是敌后战场,中国人民同仇敌忾、共赴国难,铁骨铮铮、视死如归,奏响了气壮山河的英雄凯歌。杨靖宇、赵尚志、左权、彭雪枫、佟麟阁、赵登禹、张自忠、戴安澜等一批抗日将领,八路军“狼牙山五壮士”、新四军“刘老庄连”、东北抗联八位女战士、国民党军“八百壮士”等众多英雄群体,就是中国人民不畏强暴、以身殉国的杰出代表。正所谓“诚既勇兮又以武,终刚强兮不可凌。身既死兮神以灵,魂魄毅兮为鬼雄”。
4、必须有百折不挠、坚忍不拔的必胜信念
中华民族历经磨难,我们党历经风险,百折不挠、坚忍不拔是我们这个民族和我们党战胜一切困难的强大精神动力。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波澜壮阔的中国人民抗日战争中,千千万万的抗战英雄抛头颅、洒热血,为战争胜利作出了重大贡献,为铸就伟大的抗战精神作出了重大贡献。伟大的抗战精神,永远是激励中国人民克服一切艰难险阻、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强大精神动力。
必胜信念来自科学理论的指导。1938年5月26日到6月3日,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抗战研究会上作了几次《论持久战》的长篇讲演。在《论持久战》讲演中,毛泽东同志指出:日本的侵略战争是退步的、野蛮的,中国的反侵略战争是进步的、正义的;日本是一个小国,经不起长期战争,而中国是一个大国,能够支持长期战争;日本失道寡助,中国能获得世界上广泛的支持与同情。因此,中国不会亡,最后胜利是中国的。但中国也不能速胜,抗日战争是持久战。“抗日战争是持久战,最后胜利是中国的”这一科学论断,坚定了中国人民抗战必胜的信心。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开辟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在抗日战争胜利的基础上,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全国人民继续奋斗,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并进而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在血与火的洗礼中,古老的中国凤凰涅槃、浴火重生,开启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新的历史征程”。
伟大抗战,必然形成伟大抗战精神。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是抗战精神的伟大胜利。今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中国进入强起来、进而实现伟大梦想的新时代,伟大的抗战精神仍然是实现新时代伟大奋斗目标的宝贵精神财富。
(执笔:倪德刚)
《光明日报》( 2018年09月06日 06版)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