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教师节当天,全国教育大会召开——这是一次规格非常高的会议。这些年来,中国教育面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而人们对于教育的关注更强了。
教育是国计,也是民生;教育是今天,更是明天。对于这样一次高规格的会议,我们试图从家长视角,提炼出六大看点,并聚焦现实予以分析。
一、学校教育,质量不会松懈
“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大会上的这句话,分量很重。
深化教育体制改革,说一千道一万,就是为了提高教育质量,就是要让人民满意。前几天,教育部下发文件,要对本科教育合理“增负”,淘汰“水课”、打造“金课”,合理提升学业挑战度;严格考试纪律、严把毕业出口关,坚决取消“清考”制度。学生与家长都举双手欢迎。为什么?每一个家庭为教育投入了如此多的时间、精力、财力,水不起啊。提高教育质量,老师“教好”、学生“学好”、学校“管好”都不可少,其中,培养好教师的意义最为突出。好教师哪里来?这需要让教师真正成为让人羡慕的职业,把提高教师地位待遇作为真招实招,增强教师职业吸引力。
二、促进教育公平,目光投向墙角处
教育公平,向来受人关注。这次大会提出“促进区域、城乡和各级各类教育均衡发展”,强调“完善城乡统一、重在农村的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着力改善乡村学校办学条件、提高教学质量”,要求“把更多教育投入用到加强乡村师资队伍建设上”。设计明确、思路清晰,为推进教育公平提供了有力支撑。
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客观来说,短短几十年时间普及义务教育、实现45.7%的高等教育毛入学率,中国创造了教育史上的奇迹,但教育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矛盾也显而易见。前段时间,从一首“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的小诗唱出留守儿童对于教育的渴望,到考上北大的河北女孩因“感谢贫穷”引发热议,再到“寒门能不能出贵子”的心头之问……促进社会流动,教育公平不能缺席。以教育公平促进社会公平公正,这门功课注定是长期的。
三、劳动与锻炼,小胖墩有救!
这次大会,劳动的意义被放在重要的位置。“在学生中弘扬劳动精神”,德智体美劳将缺一不可;体育的意义被着重强调了,“开齐开足体育课,帮助学生在体育锻炼中享受乐趣、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锤炼意志”。
这样的强化,正当其时。最近,全社会对男性气质的讨论非常热烈。值得注意的是,体育对塑造男性气质,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也不仅仅是男生。面对青少年体质健康水平的短板,面对“力量速度爆发力耐力等身体素质全面下滑”的调查结论,校园应该有所作为。而突出劳动教育在人生发展中的重要意义,也能让学生懂得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道理。接下去,教育部门一定会拿出切实措施,落实这一要求。
四、教育评价唯分数、唯升学率,改!
“要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健全立德树人落实机制,扭转不科学的教育评价导向……”这次大会,一如既往关注教育改革创新,强调要扭转不科学的教育评价导向,坚决克服唯分数、唯升学、唯文凭、唯论文、唯帽子的顽瘴固疾,从根本上解决教育评价指挥棒问题。
很显然,当下教育压力在前移。“小学生作业做到12点”“家庭作业都成了家长作业”……很多家长反映,中小学生太苦太累。素质教育提了20多年,也取得了一定进展,但办学中短视功利的做法普遍,关键就是唯分数、唯升学的倾向还是没有得到根本改变。在分数、升学率的指挥棒下,学生压力过大、睡眠不足、缺少课外生活等俨然已经成为“老大难”问题,也会衍生校外教育培训乱象,让原本良心的教育行业变成逐利的教育产业。这次大会关注教育评价导向的改革,就是要从根本上改变唯考试分数和升学率为评价指挥棒的问题,让立德树人的拼图中,不只有分数。
五、从教材到教育,更有中国味儿
本次大会再次强调,“要扎根中国大地办教育”。我们的教育要按照中国的特点、中国的实际办,尽管可以借鉴国外的有益做法,可以体现人类文化的知识积累和创新成果,但必须扎根中国大地。
以教材为例,此前,一些地方把古代诗词从低年级课本中删除,就引发了舆论的很大争议。把古代经典诗词和散文从课本中去掉,这种“去中国化”的做法是很悲哀的。应该把这些经典嵌在学生脑子里,成为中华民族文化的基因。而前段时间舆论也曾热议为什么小学生教材中做好事的都是外国小孩,无论事实是否如此,都反映出人们希望国内的教材、教育能更具文化自信,更好体现中国和中华民族风格的愿望。“不要把北大办成‘第二个哈佛和剑桥’,而是要办成‘第一个北大’。”这样的精神,是我们应有的底气。
六、家长要讲好“人生第一课”
“家庭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要给孩子讲好‘人生第一课’,帮助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家庭是教育的起点,本次教育大会在明确学校、政府、社会教育责任的同时,同样强调了家长、家庭在教育中的重要作用。
前段时间,有网友分享过这样的暖心一幕:等地铁时,一个宝宝问脚印图案是干嘛的,家长特别耐心地解释是:是排队用的,并且整齐地排了队给孩子看,孩子也认认真真地排起了队。一件小事,引发网友热议。言传身教有动人力量,家庭教育不可替代。当然,为孩子提供更好的家庭教育,不只需要家长努力,也需要教育、妇联等部门统筹协调社会资源,支持服务家庭教育。相信通过各方努力,更优质的家庭教育能在孩子成长过程中留下更多向上向善的印记。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