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沈阳9月18日电题:不忘初心大道宽——退役大校徐文涛的不同寻常路
9月15日,全国第十八个国防教育日,原沈阳军区后勤史馆里观众络绎不绝。佩满勋章的67岁退役大校徐文涛,站在展板前声情并茂的讲解,赢得阵阵掌声。
一位来自政府机关的观众向徐文涛表示:“听您讲解党史军史,了解您的经历,无比清晰共产党是什么样子,解放军是什么样子,我应该是什么样子——那就是始终不忘初心。”
文能修史亿万字,武能领军数千人,又擅长钢琴、二胡、乒乓球,身材魁梧、多才多艺的徐文涛,退休以来只与史馆相伴,“吸粉”无数。
不上而下
“认真比聪明更重要,让优秀成为习惯”,是徐文涛的座右铭。
有着40多年军龄的他,每个岗位都干得很出色,当解放军202医院副院长时荣立三等功,担任分部参谋长时将分部司令部建成“沈阳军区先进司令部”,先后被评为全军联勤改革和仓库整治先进个人……
然而,2004年,徐文涛却提前两年主动辞去领导职务,白手起家去创办沈阳军区后勤史馆。
当时,很多战友、同学不解,也为他惋惜。一起上山下乡、相恋10年终成眷属的老伴却非常支持,“老徐认定的事,自有他的道理”。
徐文涛辗转多地,从上亿字史料中筛选出4万多字的文字解说、2000多幅珍贵的历史照片,近千件历史文物。耗时2年时间,全军第一家战区级后勤史馆终于建成。深研东北革命史、熟悉后勤发展史的徐文涛亲自担任讲解员。
一位老红军后代在参观史馆后激动地写道:“后勤史馆填补了这方面的空白。”
从领导干部到史馆馆长,再到讲解员,徐文涛10多年来义务讲解1500多场,接待了20多万名来访者。
不退而进
“讲党史,拿出真货干货。向群众宣讲,是要让他们信;向党员干部宣讲,是要他们做。”徐文涛说。
丰富翔实的史料,大校身体力行的讲解,后勤史馆影响力越来越大,先后被命名为沈阳市大学生社会实践基地、辽宁省国防教育基地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国家国防教育示范基地。
2011年,徐文涛达到最高服役年限。有人劝他:“该急流勇退了,在家看看孩子,休养一下吧。”
徐文涛却说:“我离不开后勤史馆,这是我的‘孩子’,这是我的‘阵地’。”
退休7年来,他每天按时上班,热心接待每一批观众。
去年底,史馆的老战友有的去海南度假,有的去国外看望儿孙,只有他坚持在这“一亩三分地”。
付出并非没有回报,组织上极力关心。沈阳军区善后办为史馆装配了空调、新建了厕所,沈阳市和平区调拨专项经费保障……
组织的支持给了徐文涛莫大能量,他知难而进、从未停步。面对不同群体,他准备不同讲解词;根据形势任务变化,他不断更新史馆内容,今年又新建了雷锋馆、军服馆、卫勤馆。
此外,徐文涛还常走出史馆,到党政机关、大专院校等讲课。每一次都有针对性地编写教案,课件和辅助资料存储了几十个G。
徐文涛看起来风风火火,实际上身患高血压、糖尿病和前列腺增生等病,不少次都是带着尿袋讲解。
“作为党员,奉献没有止境。退休不能退步,没有权力还有责任。”徐文涛说。
不单而众
激情播火十余载,徐文涛并非形单影只,一大批干部群众自发成为徐文涛红色阵地的支持者。
在后勤史馆,除了徐文涛,经常会看到一些熟悉的身影,从八九十岁的老红军到稚气未脱的几岁孩童,他们隔三差五自发到馆里义务打扫卫生,辅助为群众讲解,制作多媒体产品等。
后来,这些人成立了原沈阳军区后勤史馆志愿者支队,固定人数已近百人。
支队长高磊是一名“80后”,曾经创业10多年积累下百万家资,2015年生意转行时曾懈怠过一段时间,花天酒地、肆意挥霍。
偶然的机会,听到徐文涛讲解授课,高磊深受震撼,决定成为志愿者,协助徐文涛。
2017年11月以来,高磊还组织“老兵圆梦”行动,自费行车20多个省份,为300多名革命老兵拍下了暮年军礼照,捐赠慰问品。
越来越多的志愿者加入到徐文涛的队伍中。
“他们不图名利的奉献让我也很感动,这恰恰也说明了红色基因的强大能量,更坚定了我活到老、做到老、传到老的信心。”徐文涛说,“今年沈阳市和平区4万多名党员要到史馆参观见学,辽宁省某公司15000多员工也要来参观,还有很多预约的团体和个人。我们干劲十足!”
“历尽沧桑犹赤子,踏平坎坷再长征”。镌刻在后勤史馆入门右侧墙壁上《不忘初心赋》中的一句话,正是徐文涛人生路的生动写照。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