迎着淅淅沥沥的秋雨,翻越崎岖山路,9月23日,记者来到中哈边境群山深处——新疆伊犁河谷最北端卡拉乔克山脚下。
“毛主席的战士最听党的话,哪里需要哪里去,哪里艰苦哪安家……”昂扬嘹亮的歌声在卡拉乔克山峦回荡。
这里驻扎着一支“红色连队”——新疆军区阿拉马力边防连。
阿拉马力边防连战士。张芯蕊摄
“三峰骆驼一口锅,两把铁锹住地窝。”这是阿拉马力边防连中流传的一句顺口溜。
在连史馆,连队战士向记者讲述了56年前那段峥嵘岁月。
曾经,阿拉马力是一个无人值守的坐标点。1962年,第一代建站官兵一行11人,牵着三峰骆驼,背着一口锅,携带两把铁锹,徒步翻山越岭两天两夜,来到了卡拉乔克山脚下安营扎寨。他们白天巡逻放哨,晚上睡地窝子,硬是在阿拉马力盖起了哨所,建起了边防站。
从此,中国军人在这崇山峻岭中扎了根。
艰苦的环境磨砺出守防官兵的昂扬斗志,孕育出戍边军人的乐观精神。时任伊犁军分区宣传干事的李之金深受鼓舞,创作出了这首《毛主席的战士最听党的话》。一时间,歌声唱响军营内外。
连队官兵学唱连歌。张芯蕊摄
如今,这首脍炙人口的红歌已经成为阿拉马力边防连的连歌,是全连战士坚定信念扎根边关,履行忠诚使命的宝贵精神财富。不论是新兵入伍,还是干部到任,学习连史是他们驻扎军营的“第一堂课”,唱响连歌是他们入营学唱的“第一首歌”。
连队的生活是艰苦的,但这里的战士总是乐呵呵。
绵延起伏的山脉上,“乐守边关”四个大字格外醒目。张芯蕊摄
“你看到山上‘乐守边关,书写军魂’那几个大字了吗?”随声望去,记者看到,在绵延起伏的山脉上,用石头和白灰镌刻的八个大字“乐守边关,书写军魂”,在茫茫云雾中若隐若现。
“我们要让每个战士起床看到的不是冰冷荒凉的大山,而是‘乐守边关’。”2015年的退役老兵,阿拉马力边防连第16任指导员臧赶伏对记者说。
一首红歌传唱56载,红色基因在阿拉马力边防官兵中赓续传承,这是他们最坚定的信念和最纯洁的信仰,激励着一代又一代阿拉马力战士铁心戍边。
每一个哨卡,每一座界碑,都是一部饱经沧桑的历史,也是一个崭新的开始。
跟随阿拉马力边防连连长李成和他的巡逻队伍踏上巡逻路,不多时,记者的步伐就已经略显沉重,稍有不慎便会滑下山坡,但战士们的步伐依旧坚定铿锵。
阿拉马力边防连战士巡逻途中。
一望无际的边境线,不分昼夜的巡逻执勤,边防连的战士靠“数蚂蚁”“滚石头”排解执勤时的孤寂,他们凭借坚强乐观的心态、忠诚坚定的信念,践行着新时代边防军人的神圣使命。
一条崎岖的巡逻路,见证了一代又一代守防官兵的苦与乐。他们用辛勤的汗水,浇灌着大山深处的一草一木;他们用傲然挺拔的身姿,筑起一道道坚不可摧的钢铁长城。
“祖国要我守边卡,翻山越岭去巡逻,敌人侵犯决不饶他。”正如歌中所唱,为实现“建设强大稳固的现代化边海空防”,阿拉马力边防连的战士用青春和付出,扎根驻守在边防前线,筑梦强军目标,构建现代化的铜墙铁壁。
“作为新时代的戍边军人,我们要传承前辈们的优良传统,攥紧戍边卫国的‘接力棒’,完成守护祖国边防稳定、社会和谐安宁的忠诚使命。”李成对记者说。
- 【网络媒体国防行】空军漠河雷达站:让天线在林海雪原旋转
- 泪目!离开连队50年,这位八旬老兵中秋节回来了
- 大漠戈壁上的顽强生命,武警卫士保家园安宁
- 以岛为家坚守海疆 “90后”官兵诠释新时代的“老海岛精神”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