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成都10月13日电(记者 吴文诩)在甘肃省会宁县中川乡大墩梁一座普通的山岗上,长眠着800余名红军指战员,年仅28岁的副军长罗南辉是那场阻击战中牺牲的红军最高将领。如今,苍松翠柏掩映下的红军烈士纪念碑,默默诉说着82年前那段悲壮赞歌。
罗南辉,1908年出生于四川省成都市西郊一个农民家庭,早年曾在水烟铺做工。1926年进入川军江防军第7混成旅当兵。1927年秘密加入中国共产党,在所在部队从事兵运工作。他团结教育下层士兵,组织成立“士兵联合会”,同反动军官作斗争。1929年6月参加第7混成旅旅长邝继勋等领导的遂宁县射洪嘴起义,任起义军营长。后被党组织派往川军江防军第2混成旅继续做兵运工作。1930年10月参与领导该旅一部在汉州(今广汉)举行武装起义,任警卫大队长。
1930年底,罗南辉赴四川万县任中共川东特委军委书记,不久因叛徒告密被捕。他在狱中立场坚定,机智巧妙地同敌人进行斗争,始终未暴露身份。出狱后,任中共四川省委除奸小组组长,领导该小组处决了一批叛徒、特务,保卫了党组织的安全。
1932年罗南辉任中共南充中心县委军委书记,同年11月参与发动和领导南部县升(钟寺)保(城)农民起义。后奉派到川军第29军做兵运工作,1933年春率该军1个连起义,参加红四方面军。同年10月任新成立的红33军副军长,率部参加了川陕苏区反“六路围攻”。他担任前线指挥,率部连续打退敌人20余次轮番进攻,歼敌4个团,俘敌近2000人,取得红33军成立后的首战胜利。后指挥所部清剿川陕边反动武装“神兵”的作战,取得五战五捷、歼敌5000余人的重大胜利,有力保卫了后方的安全。
1935年罗南辉参加长征,曾率部担负筹粮任务。在人烟稀少的藏民地区,他严格执行党的民族政策,积极开展群众工作,走村串户,收集、购买粮食,最大限度地保证了部队的需要。同年11月,红33军与红5军团合编为红5军,他任副军长。后在甘肃通渭指挥作战中负伤。1936年10月,为掩护红四方面军与红一方面军会师,罗南辉奉命率红5军担任后卫,他躺在担架上指挥作战,在甘肃会宁华家岭一带阻击敌人。10月23日在会宁县中川乡大墩梁遭敌机轰炸,罗南辉壮烈牺牲,年仅28岁。红四方面军总指挥徐向前闻讯后悲痛不已,他流着眼泪说:“南辉同志是红军中的一位优秀指挥员,他的牺牲是我军的一大损失。”
为了铭记先烈的英雄业绩,1986年10月,会宁县人民政府在大墩梁烈士陵园修建了大墩梁红军烈士纪念碑。1996年10月,会宁县人民政府对大墩梁烈士陵园又进行了全面维修、扩建,并在罗南辉墓前新立墓碑一座,以表达对这位红军优秀指挥员的深切怀念。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