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晚清抗击殖民侵略的战役中,打胜仗的并不算多,抗击法国侵略的镇南关大捷是代表性一役。在镇南关大战中,清军将士英勇不屈、浴血奋战,表现出高昂的爱国主义精神和民族气节。这场胜仗中,一位老将打出了守护祖国山河、寸土不让的英雄本色。他,就是冯子材。
“子材躯干不逾中人,而朱颜鹤发,健捷虽少壮弗如。生平不解作欺人语,发饷躬自监视,偶稍短,即罪司军糈者。治军四十余年,寒素如故。言及国梁,辄涔涔泪下,人皆称为良将云。”这是《清史稿》中对冯子材的一段评价,寥寥数语,让人感受到他的刚正不阿和家国情怀。
1883年,法军向清军发起进攻,挑起中法战争。1885年,面对严峻形势,曾任广西提督的近70岁老将冯子材奉命以帮办广西军务的名义,率两个儿子及部众奔赴镇南关,担当起保卫祖国西南边疆的重任。
冯子材首先相度地势,“以关前隘跨东西两岭,备险奥,乃令筑长墙,率所部扼守”,在镇南关前东西两道山岭间修筑长墙,集中部队,进行防守。1885年3月23日,当法军拖着大炮,气势汹汹来攻关时,冯子材对将士们振臂高呼:“法军再入关,何颜见粤民?必死拒之!”在主帅的带领下,将士的爱国热情被充分激发,奋不顾身,英勇抗敌,借着新修的关隘,阻击了法军第一轮炮火袭击。次日清晨,法军再次来袭,冯子材身着短衣,脚穿草鞋,持矛冲出,扑向法军,身后紧跟着他的两个儿子,也仗矛冲锋。在冯子材的感召下,“诸军以子材年七十,奋身陷阵,皆感奋,殊死斗。关外游勇客民亦助战,斩法将数十人,追至关外二十里而还”。在这次作战中,不只是清军奋勇杀敌,镇南关百姓也拿起武器,保家卫国。镇南关之战取得胜利,法军仓皇逃走。
随后,冯子材乘胜追击,法军占领的谅山等地被陆续夺回,法军被歼灭的有千余人。失败的消息传回法国,引起资产阶级统治集团内部的纷争,挑起对中国侵略战争的茹费里内阁因此倒台。
战场之上,冯子材沉着应战,指挥有方,在充分发挥军事才能的同时,还身先士卒,带头冲锋陷阵,奋勇杀敌,展现出舍己为国的高尚情操。战场之外,冯子材清正廉洁,赏罚分明,从严治军,所带将士众志成城,令行禁止,如此才能取得镇南关大捷。在民族危亡之际,冯子材以近70岁高龄挺身而出,置个人安危于不顾,驰赴沙场,精忠报国,其展现出的民族气节与爱国主义精神令人称颂。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