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浙江在线 >  时政新闻 正文
【脱贫攻坚在凉山】互联网+非遗 布拖63岁银饰非遗传承人开起了网店
2018年10月28日 10:25:44 来源:四川新闻网 刘佩佩 陈淋


  彝族银饰搭配彝族服饰让彝族姑娘格外美丽

  金竹变身竹口弦惊呆众人 阿都高腔唱出彝家新生活

  你能想象,用一根不到10厘米粗的金竹,制作而成的小小竹片,能变身成为口弦,吹出动听的弦乐吗?在布拖县,心灵手巧的竹口弦艺人,就创造了这样原生态的民族音乐。

  口弦是中国乐器中体积较小的一种,也是中国历史最悠久的少数民族乐器。布拖县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竹口弦,别具一格。当地一位竹口弦民间表演艺术家介绍,做竹制口弦的竹子必须是金竹,而且是生长在阳光充足的地方的金竹,因为其他竹子在制作过程中很容易开丝。在制作过程中,竹制口弦的要刻制成相似风琴簧片样的乐器,一般长15厘米左右,宽1厘米多,形如短剑。而竹制口弦的音因片数的不同而不同,但它的每个音又可以通过演奏是嘴型的变幻和用气方式尔产生其它的音高,使竹制口弦的音域大大增宽了。2片的其中一片基本音为宫音,另一片基本音为为商音;3片的基本音为宫、商、羽。

  后来,随着铜的出现,当地百姓又制作出了铜口弦。由于材质不同,两种口弦发出的音也不相同。这位竹口弦民间表演艺术家谈到,若以男女声音来形容,竹口弦的音要粗一些,更像是男声;而铜口弦声音更清亮一些,像是女声。

  10月27日中午,在布拖县文化馆门口的广场上,为了让前来采访的网络扶贫凉山行媒体团记者一饱耳福,两位竹口弦民间表演艺术家带来了精彩的现场演奏。时而高亢明亮,时而富有节奏韵律的竹口弦表演,惊呆了众人。

  而在布拖,不仅有原生态的民族乐器竹口弦,还有独具特色的原生态唱腔——彝族阿都高腔,它高亢嘹亮,具有极高的艺术水准。布拖县文化馆相关负责人介绍,布拖彝族阿都高腔演唱的民歌,是布拖阿都彝人的历史和社会生活的记录,民族精神、人民思想感情表达的重要手段,是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精神食粮”。

  本网(平台)所刊载内容之知识产权为四川新闻网传媒(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及/或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等任何使用。


标签: 责任编辑:周舸
相关阅读
微信分享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Copyright © 1999-2019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浙江在线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