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浙江在线 >  时政新闻 正文
上海全力保障进博会圆满成功(办好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
2018年11月10日 12:16:18 来源:人民日报 记者 谢卫群 沈文敏 田泓 励漪

  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交易洽谈成果丰硕,上海国家会展中心内外服务保障有力有序。进博会期间,上海市委书记李强多次强调,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主席在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开幕式上的主旨演讲,紧紧围绕“办出水平、办出成效、越办越好”,坚守岗位、再接再厉、精益求精,全面展现上海开放、创新、包容的最鲜明品格,全力以赴确保首届进博会圆满成功。

  上海品格、“上海服务”品牌的底蕴和魅力,在进博会上竞相展现,打动人心。

  开放:洽谈交流无障碍

  海纳百川,开放的进博会和开放的上海相得益彰。参会国家、地区和国际组织172个,参展企业3600多个;记者多达4100多人,如何服务好,考验巨大。

  开放,就要“无障碍”。洽谈、交易,热火朝天。在进博会这个大平台,来自全球的买卖双方做到了精准对接——进博局在会前就细分行业,组织展前对接会,根据展商需求有针对性邀请采购商。展会期间供需对接会不断,11月6日至8日3天,来自82个国家和地区的1178家参展商、2462家采购商多轮现场“一对一”洽谈,300张“一对一”洽谈桌摆开浩大流水席,哪怕1800人同时洽谈也轻松自在。

  上海招募了5438名志愿者,96%来自在沪高校,分布于展会中心以及周边区域、交通枢纽、商圈、酒店、旅游景点等地。315个城市志愿服务站、近250支城市志愿服务队伍亮出曾经温暖过世博会的“上海微笑”,他们大都擅长英语,有的还熟悉小语种。中国银行也调集了400名熟悉不同语言的员工,在洽谈会上每桌配备一人,提供翻译服务,达成成交意向的供需双方可以直接上台签署成交备忘录,让全球参展商交流无障碍。

  创新:上海秒速惊艳世界

  为了保障进博会,上海使出了AI、物联网、大数据等十八般最新武艺。安检,秒刷脸;新闻中心上网,快到飞……体验“上海速度”,来进博会就对了。

  每天几十万人次涌向进博会,没有因为安检造成“肠梗阻”。很多人快速走进场馆后不无疑惑,咦,难道不安检?不停留、无接触、有尊严——上海拥有融合了人脸识别、太赫兹等多种技术的智能验证安检系统,使每小时安检人次从300提升到1500。

  “千兆光网、百兆4G网”双网络,结合5G等新技术,为智慧展会提供了高速、安全、可靠的通信应用服务。中国电信上海公司刚刚宣布,上海成为名副其实的全球“千兆第一城”。进博会上,千兆光网接到参展商展台、新闻中心媒体工作台桌面,国内外客商、记者切身感受了一把“上海的速度,也是世界的速度”。展馆中,30万电信手机用户同时上网,平均下行速率也能达到70M。

  进博会期间,上海并未大面积封路改道和层层设防。从容自信,源于智慧公安建设,在“宽松和尊严”的前提下确保安全,尽可能少扰民。智能安检、视频监控、智慧交通等智能化安防系统创新,让上海市公安局成功构筑起一张无形防护网。

  不夜的上海璀璨辉煌,迷住了全球来宾。上海电力按“网式思维、链式管理、点式突破”原则确立了卓越保电模式,建立全覆盖的网式电力保障指挥体系——由进博会供电保障前线指挥中心、供电服务现场指挥中心、公司本部应急指挥中心以及18家基层单位应急指挥中心组成的“1+1+1+18”的保电指挥体系,确保了万无一失的光明。

  为了参展商通关手续和贸易便利化,上海海关开发了跨境贸易管理大数据平台(进博会专窗),将充分采集的信息,共享给更多部门,将数据服务延伸至运输阶段。参展货物还没到岸,物资舱单和物资证明函数据已发至港区,便于货物提前安排在易提取的堆区,参展企业也能提前了解货物在港口的位置,“靠泊即提”,节约物流和时间成本。

  新技术,在进博会会场内外无处不在。

  包容:新闻中心成记者之家

  进博会上,有“家”的包容。在新闻中心这个“家”,中外记者工作之余,还能感受曼妙的音乐、醇香的咖啡和有滋有味的美食。

  上海音乐厅公益品牌项目“音乐午茶”迷人亮相,昆曲、评弹、民乐,西方古典乐,每天中午的音乐时刻,让记者们不由凝神,感受“上海文化”品牌的独特魅力。

  另一端的朵云书房,1100余种书籍给记者们提供了多样化阅读选择。稍移几步,顾绣传人在飞针走线,五彩花朵渐次绽开——“生活中的上海非物质文化遗产”展厅,展出富有上海地方特色的15项“遗产”,上海剪纸、顾绣、嘉定竹刻、周虎臣毛笔、曹素功墨锭……

  在记者餐厅,有眼尖的沪上老记者喊道:“这不是汪财吗?”上海滩的“网红煎饼”也来驻场,成了热门食品。负责新闻中心餐饮的同志煞费苦心,虽不能使用明火,但每餐还提供十几道菜肴,更有小馄饨、阳春面,以及比萨、甜点,满足不同口味。

  具体负责新闻中心建设运行的团队上海文广实业公司,有着服务杭州G20峰会、厦门金砖国家论坛新闻中心的丰富经验。开馆前,大部分建设人员24小时吃住在工作一线,不到60天便圆满完成1.3万平方米的新闻中心建设任务,在进博会所有建设工程中,第一个完工交付验收。

  公司总经理郑东海等负责人时时在1.3万平方米的新闻中心巡馆,每天都步行2万步以上。正逢记者节,记者们意外地尝到了祝贺蛋糕,收到一枚“金话筒”徽章。在问卷调查中,记者们对新闻中心的硬件、功能和服务给出“非常满意”的评价。


标签:上海;进博会 责任编辑:沈正玺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Copyright © 1999-2019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浙江在线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