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蓝网-中国蓝新闻客户端11月11日讯(浙江卫视记者孙汉辰、傅雨霆、绍兴台、越城台、金华台、舟山台、宁波台)创新和发展“枫桥经验”,浙江各地以自治增活力,以法治立规矩,以德治扬正气,把“三治融合”的特色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努力打造基层社会治理体系建设的“浙江样板”。
“稻草绑稻草” 农户之间的比、学、赶、超
常山县球川镇党委书记胡志彬口中的“稻草绑稻草”,就是常山县最新实施的基层治理诚信体系。总计1000分的考评细则,内容涵盖村庄环境、和谐稳定等百姓关心的身边事。通过村民交叉打分,月末张榜公布,考评结果记入电子诚信档案,直接影响到个人的升学、就业、信贷等方方面面。
诚信体系考评的运用,大大激发了村民参与自治的主体意识。试行半年多来,黄泥畈村实现了零上访、零纠纷、零刑事案件,村庄面貌焕然一新。
自治增强活力,法治提供保障。新时代的“枫桥经验”已从单纯化解矛盾纠纷,拓展到社会、经济、文化等各领域安全风险的防范与化解。
小事不出网格,大事不出社区
在绍兴越城区,507个人民调解组织活跃在民间,其中既有专业调解协会,也有以乡贤能人组成的社会调解力量。他们进校园、进社区、进商圈,“面对面”化解矛盾,做到“小事不出网格,大事不出社区”。
结合地域特点 开展“海上枫桥经验”
在舟山岱山、宁波象山,当地通过成立渔业海事纠纷调处中心,把一批船老大、渔村书记组织起来调解海上纠纷,形成富有地域特色的“海上枫桥经验”。在水乡乌镇,3700多人组成的“乌镇管家”队伍,实现“管家管事管平安”全覆盖。
如今,浙江平均每万人中拥有社会组织9.3个,群众以“法治”为本,积极参与社会治理,成为新时代“枫桥经验”的一大亮点。
用廉孝文化普及“德治”
廉孝文化故事的村歌,近年来一直在江山市大陈乡大陈村传唱。10年来,村里坚持每年办60多场村歌会。通过润物无声的形式凝聚人心,让“德治”成为全体村民的普遍共识。
以文化人,德润人心,“德治”理念以春风化雨的姿态,在浙江大地生根发芽。在浦江县,村民将《郑氏规范》中尚节俭、睦乡邻、崇清廉等理念,融入村规民约,创设“好家风指数”考评体系,通过有800多年历史的郑义门文化助力基层治理。在诸暨、德清,乡贤资源正在基层治理中发挥独特作用。自治为基,法治为本,德治为先,成为新时代“枫桥经验”在浙江的最好诠释。目前,全省已建成“三治融合”示范村和社区2000个。
浙江省委政法委常务副书记省平安办主任朱晨表示,接下来的目标是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浙江,进一步完善“三治融合”基层社会治理体系,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良好格局;最终目的是让全省人民有更大的获得感、更多的幸福感、更强的安全感。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