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营经济研究会理事
财经评论员
谭浩俊
“对民营企业的金融支持必须坚持‘竞争中性’和‘支持长久’的目标,减少大起大落。”
在高层重视、政策明了、要求明确的情况下,金融支持民企被提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形成共识。可以预料,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民企在融资方面的春天已经到来,民企融资难、融资贵会得到明显缓解。
问题的关键在于,民企的发展必须持续稳定、一步一个脚印地向前推进,积极适应市场变化,加快企业转型,提高技术研发能力,大力开发满足市场需要的具有竞争力的产品。那么,在融资方面的支持,也要持续稳定、细水长流,而不是狂风骤雨。
在国际经济形势发生较大变化、市场竞争更加激烈、企业普遍比较困难的情况下,需要更多政策出台。但是,这些政策应当区分轻重缓急并处理好眼前与长远的关系,这样既能够帮助企业解决眼前困难,缓解眼前的矛盾,更能够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够让企业不因为政策的或冷或热,出现大起大落的现象。尤其是金融政策,一定要保持连续性、突出稳定性,要有利于企业的长远发展。
金融与企业,特别是民营企业,应当是互赢互利的关系。金融对企业的支持,只能植根于需要,而不是任务。所谓需要,就是依据企业发展的实际,提供积极可靠的支持。尤其在经济形势发生变化、企业遇到困难时,应给予更大力度的支持和帮助。
在如何支持民营企业问题上,金融机构到底应该以怎样的心态对待,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防风险是不是提高民营企业贷款门槛的理由,这是一个需要认真研究的课题。因为,这个问题不解决好,“一窝蜂”之后,融资难题仍然会笼罩在民营企业的头上,会让民营企业对政策产生不信任感。
防风险对银行来说,是永远不能忽视的问题,也是永恒的话题。关键就在于,防风险是为了什么,如何才能更好地防范金融风险。高层对金融机构支持民营企业的要求,也主要是为了纠偏,纠正过去民营企业在支持民营经济方面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使民营企业能够在平等的条件下享受金融机构的支持。能够做到平等对待,民营企业的融资问题就能得到较好解决。
如果因为一时的需要,“一窝蜂”地出台政策,就有可能会产生两种不同的结果。一是政策很多、效果很差。表面上出台各种支持政策,实际执行不能到位,导致民营企业对政策的信任度下降,发展信心更加不足;二是盲目执行,忽视风险。就是在政策执行过程中,为了显示自己的执行政策好,忽视了对风险的防范,导致风险积聚,留下隐患。两种结果,都不利于金融支持民营企业政策的稳定,也不利于民营经济的发展。
金融对民营企业的支持,必须立足于因地制宜、实事求是,要针对当前民营企业的现状,适当放宽政策、降低门槛、扩大支持范围,但不能不顾一切、忽略风险,留下风险隐患。对民营企业的支持,需要耐心、恒心和细心,要细水长流、积少成多,实现支持民营企业的常态化,避免大起大落。
实际上,金融对民营企业的支持,不只是投放资金,还有服务,包括服务的效率、水平、质量和范围,以及要注意在提供资金过程中会不会出现各种不规范行为。如果资金投放了,但是服务不好、成本很高,甚至效率很低,同样不是真心服务。或者说,在服务过程中过分强调某一环节、某一指标、某项内容的数据好看,而不注意服务的综合性、有效性和针对性,同样可以认为是服务不周到、服务质量不高。同时,支持的重点也要非常明确,对那些不该支持的不符合产业发展目标和要求的企业,还是要守紧一点,控制严一点。从总体上讲,对民营企业的金融支持必须坚持“竞争中性”和“支持长久”的目标,唯成分论,减少大起大落,让金融的阳光雨露能够永久地洒在民营企业身上。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