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雪原(右一)和村民们在一起。
天山网讯(记者付瑞雪 通讯员王忠源摄影报道)11月21日,在疏附县塔什米里克乡阿亚克色日克阿塔村新修建的道路上,一个皮肤黝黑、两鬓斑白的中年男子骑着一辆农用三轮电动车疾驰而过……
这名中年男子叫白雪原,是中国农业银行新疆分行驻阿亚克色日克阿塔村第一书记、村党总支书记、工作队队长。
书声郎朗的乡村小学、炊烟袅袅的农家小院、热火朝天的施工现场……在阿亚克色日克阿塔村的土地上,到处都留下了他熟悉的背影。在他的带领下,让全村507户村民收获更多看得见、摸得着的幸福……
百年水磨坊焕然一新
“现在水磨坊的生意越来越好,这还成了村里别致的一景,第一书记真是‘亚克西’!”村民们一提起百年水磨坊,就对白雪原赞不绝口。
作为百年水磨坊的第三代继承人,村民祖农·茹则从小就跟着爸爸看着爷爷磨面。这些年,人们开始吃机器磨的面,来磨坊的人渐渐少了,“一百二十年的水磨坊,难道要在自己手上倒掉吗?”看着越发衰败的磨坊,祖农伤感着……
2017年,农业银行新疆分行驻村工作队到村后,一直思考:如何带领村民脱贫?得知祖农家水磨坊历史悠久,白雪原萌生了新的想法。
白雪原和工作队队员们经过调研发现,阿亚克色日克阿塔村地理位置优越,东邻阿克陶县巴仁乡,南邻阿克陶县乌依塔格镇,周边有6个村1万余村民,消费潜力大。
“百年水磨坊,磨的是情怀,人们在这里守得住记忆,记得住乡愁。只要打出品牌,发展乡村旅游和民俗休闲特色经济,便可以形成多个增收脱贫点。”听了白雪原的话,大家兴奋不已。
“重建水磨坊、发展乡村旅游”的想法得到村“两委”和派出单位的赞同,铁匠、木匠也纷纷来帮忙。
2017年10月1日,随着水闸慢慢升起,“哗啦啦”的水流带动“轰隆隆”的磨盘,磨出香甜的面粉。
白雪原为了让水磨坊创造出更大价值,又设计水磨面粉的包装,让水磨面粉走出古老的村庄。
“工作队帮我专门设计了2公斤装的面粉袋,还印着我的头像,我都快成村里的‘明星’了。”祖农乐呵呵地说。
看着修建好的水磨坊,祖农简直不敢相信,原本破旧的小屋变成了文化与历史交融的新屋子。木砖雕花大门、亮堂堂的窗户,屋里摆放着挂毯、地毯及民俗物品……
百年水磨坊转起来了,特色面粉卖出去了。
同时,工作队为了更好地发展乡村旅游,鼓励贫困户利用天然水系建设“小鱼塘”,将休闲旅游、特色民宿、农家乐和特色餐饮、绿色水磨面粉产品有机结合。百年水磨坊和“小鱼塘“两个项目运营后,村集体去年一年就多收入了2.1万元。
现在,百年水磨坊的生意好极了。
村民实现经济与精神的“双富足”
白雪原常说,如果说百年水磨坊项目是他漂亮的“女儿”,那么新巴扎项目就是他调皮的“儿子”,两个都是他倾注极大心血的事儿。
原来,阿亚克色日克阿塔村曾是车水马龙、人来人往的贸易中心,如今渐渐失去往日的繁华,于是,白雪原决心建设特色巴扎恢复昔日辉煌,让新巴扎承载老百姓脱贫致富的希望。
“巴扎地址就选在去阿克陶县的公路边,先修一排门面房,让有手艺的人免费使用当老板。咱们建棚圈、搞养殖、种蔬菜,饲养几千只鸡、鸭、鹅,产的蛋、长的肉都要变成钱……”听着白书记清晰的规划,村民觉得句句说到了心坎里。
2018年1月1日,特色小巴扎(夜市)一期项目开业啦!香喷喷的抓饭包子、美味可口的家常拌面、颜色诱人的麻辣烫、香气四溢的烤红薯……吸引了四村八邻的乡亲。
作为“脱贫试验田”,新巴扎解决了20余户贫困户的创业增收。随着今年三期项目的落地,预计可解决全村100余名贫困人口就业。
商户麦海提·马木提说:“新巴扎点亮了我们摆脱穷日子的希望。”
如今,漫步阿亚克色日克阿塔村,随处可见一片片“新天地”:集中联片种养殖结合的新庭院、百年水磨坊、天天小巴扎上川流不息的人流……
这些改变,还离不开村“两委”和中国农业银行大平台的鼎力支持,以及来自社会各方爱心人士的帮助。
白雪原担任第一书记期间,先后筹措500余万元投入教育、脱贫攻坚等方面,其中近三分之一是社会帮助,他也将收入和补贴用于贫困救助和公益事业。
在白雪原的带领下,工作队用“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的精神拓展多方面工作,让全村507户2142个村民收获了经济和精神的“双富足”。
重建百年水磨坊时,大家纷纷来帮忙。(右一为白雪原)
祖农·茹则拿着百年水磨坊磨出来的产品。
- 河南5万名劳模纳入大数据库 打造“互联网+指尖工会”
- 平山 脱贫路上的“赶考”(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新时代新作为新篇章)
- 京津沪苏浙鲁6省市对口支援青海藏区 8年累计落实资金超100亿元
- 冲锋,在反贫困的最前线——记奋战在脱贫攻坚战场上的村党支部书记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