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浙江在线 >  时政新闻 正文
一家三代人的航天不了情
2018年11月28日 08:19:50 来源:新华社 李国利 许京木 陈金秋

  据新华社酒泉11月27日电 (李国利 许京木 陈金秋) 成立于1958年的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是我国航天事业的发祥地。60年间,中心科技人员柳晗一家三代人扎根大漠,“献了青春献终身,献了终身献子孙”,把美好年华都奉献给了祖国的航天事业。

  1958年,一列闷罐火车行驶在中国西部。车上载着的,是从朝鲜战场秘密归国“执行特殊军事任务”的第20兵团将士。柳晗的爷爷柳焕章、奶奶张淑娟也在其中。

  他们的目的地是一望无际的戈壁,任务是在荒凉沉寂的戈壁滩里修铁路、建机场。直到两年后,他们才知道,他们正在建设的是中国首个导弹、卫星发射场。

  面对艰苦恶劣的自然环境,柳焕章夫妇和战友们一起吃沙枣、喝碱水、睡帐篷、住地窝。仅用两年多时间,他们就在茫茫戈壁建起了我国第一个综合导弹试验靶场。

  1960年11月5日,我国第一枚国产地地导弹——“东风一号”腾空而起。1966年10月27日,我国进行第一次导弹和原子弹结合试验。1970年4月24日,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从这里起飞,《东方红》乐曲响彻寰宇。

  柳晗的父亲柳林出生于1962年,那个时期,发射场建设正处于艰难的起步阶段。柳林说:“父母整天忙工作,一到上班时间就把我锁在家里。”柳晗的母亲韩丽玲同样是“航天二代”。

  后来,柳林和韩丽玲双双考入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的东风中专,毕业后又自然而然留在了戈壁,顺理成章成为了“航天一代”的同事。

  柳林夫妇接过父辈衣钵奋斗的年代,也是中心铸就辉煌的年代,一枚枚火箭、一颗颗卫星的顺利升空,标志着我国逐步成为航天大国。

  但在关心儿子这个问题上,柳林夫妇的做法比老一辈更显得“无情”。

  柳林在一个点号工作,每周只能回家一次,周末赶上值班或者有发射任务,经常一个月都见不到他。

  韩丽玲虽然在电视台当记者,但工作并不轻松,根本没时间照顾年幼的柳晗。

  有段时间,柳晗每天放学回家,准会在饭桌上看到妈妈留下的小纸条:“给你两块钱,出去吃碗牛肉面。妈妈今晚加班,你写完作业早点睡觉。”

  2011年6月,柳晗顺利从兰州理工大学毕业,他毅然作出选择:“我生在中心、长在中心,那里有一家人热爱的航天事业,我必须回去。”

  近些年,中心执行的航天任务向着高密度常态化快速发展,柳晗和同事们夜以继日地奋斗在任务最前线,助力一枚枚火箭、一颗颗卫星、一艘艘飞船顺利升空。

  2013年7月23日,柳晗和妻子李倩抽时间领了结婚证。此前,李倩在北京国贸一家公司上班。为了支持柳晗的工作,她放弃优越的生活条件来到茫茫戈壁。

  2014年10月,柳晗的女儿柳沐萱来到了这个世界。由于发射场基建技改任务很重,柳晗天天加班加点,几乎没时间照顾女儿,以至于被他轻轻一抱,孩子就会“哇哇”大哭。

  “我有个愿望,就是希望女儿长大后,也能做一个航天人。”柳晗说。

标签:酒泉 责任编辑:周舸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Copyright © 1999-2019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浙江在线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