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浙江在线 >  时政新闻 正文
鲍新民:“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践行者
2018年12月18日 16:51:49 来源:浙江在线 浙江在线记者 孟琳 编辑 计晟捷

  浙江在线12月18日讯(浙江在线记者记者 孟琳)今天上午,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在北京举行。党中央、国务院决定,授予100名同志改革先锋称号,颁授改革先锋奖章。浙江省湖州市安吉县天荒坪镇余村村党支部原书记鲍新民便是其中之一,党中央和国务院评价他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践行者”。

  余村,地处浙北天目山北麓。改革开放初期,余村靠山吃山,办起了矿山开采厂、水泥厂、化工厂……当年的矿山在余村人眼里就是一座“金山”,每个月都能给人带来1000多元的高工资,让余村人抢先用上了电视机、电冰箱。

  1992年,余村一度成为安吉县规模最大的石灰石开采区,36岁的鲍新民也在这一年当选为余村村主任。矿山生钱,可问题也接踵而至:因为污染,余村常年笼罩在烟尘中;拖拉机来回开,村路被碾压得泥泞不堪;村民不敢开窗、无处晾衣,一出门鞋子就蒙上一层灰;一下雨,余村溪溪水就像酱油一样黑……鲍新民对这些记忆犹新。

  余村旧貌(图片由余村村委提供)

  经济高增长的背后,是生态环境的恶化。2001年,站在要发展还是要环境的十字路口,安吉把“生态立县”确立为发展战略;2003年7月,时任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把“进一步发挥浙江的生态优势、创建生态省、打造‘绿色浙江’”作为“八八战略”的重要一条正式提出,建设“绿色浙江”的决策迅速传到每个县、每个村。

  “当时,我提出要依照省里的思路、县里的定位来重新考虑村里的发展。”鲍新民回忆,村委开会讨论要把石灰窑关停时,一半以上的村干部思想拐不过弯来。村民们也质疑不断:去哪里挣工资?村里的收入从哪儿来?

  壮士断腕靠勇气。2003年,余村两委班子郑重宣布:关闭全村所有矿山企业,调整发展模式,还余村绿水青山。两年时间,村里一座水泥厂、三个矿山全部关停,鲍新民回忆,这不仅让大半村民丢了工作,也让村集体经济收入从300万元骤降至20万元,村里仅靠出租厂房的租金来维持支出,有时连村干部的工资都发不出来。

  2005年初,鲍新民接任村党支部书记。“收入一降,村里原来做的一些事就转不动了,老百姓更不干,纷纷到村委找我算账,说我关了矿山、水泥厂他们没饭吃了。”但是,鲍新民和村民们都在不知不觉中发现,采矿的炮声消停后,山渐渐又绿了,长出来的竹笋味道也变好了,溪水也渐渐清了。

  余村新貌(图片由余村村委提供)

  2005年8月15日,时任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一行到余村调研。鲍新民回忆,总书记当时的调研主题是民主法治建设,“当时,我汇报完以后顺便讲了我们村里的发展情况,没想到他听完我的汇报后非常高兴,即兴讲了话。总书记评价我们停掉矿山是‘高明之举’,还说‘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大家心里一下就亮堂了。”

  2005年是余村发展休闲经济的第一年,余村农家乐服务中心成立,荷花山景区开始市场化运作。村里分批组织村民到外地考察农家乐,想实现从“卖石头”到“卖风景”的华丽转身。

  鲍新民带领余村人下决心封山护水,村里挤出集体资金修复冷水洞水库;拆除溪边所有违章建筑,把竹制品家庭作坊搬进工业区;大力开展环境综合整治,改造老厂房、旧农居,整治违章建筑,率先推行生活垃圾分类管理;实施村庄绿化、沿线亮化、道路硬化、庭院美化工程,全面系统改造提升人居环境……功夫不负有心人,余村村先后荣获“全国美丽宜居示范村”“全国生态文化村”等称号,美丽的环境也成了村民的摇钱树。

标签:绿水青山;浙江;矿山;天荒坪镇 责任编辑:汪江军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Copyright © 1999-2019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浙江在线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