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别“极不平凡”的2018年,迎来“不确定性”众多的2019年,值此之际,最能温暖各类市场主体的,也许就是以“减税降费”为代表的政策红包了。不久前举行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态度鲜明地提出,2019年要“实施更大规模的减税降费”。省委经济工作会议也提出,要突出稳企业、增动能、保平安,统筹推进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工作,提高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保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和社会大局稳定。
降低企业运行成本,民营经济是目标主体,也是主要受益方。对2018年以来中央、浙江实施的一系列降低企业负担的政策措施,浙江民营企业获得感如何?对于2019年的政策环境,他们又有怎样的期待?
政策出台了“一箩筐”
为什么一些企业获得感不强
● 原因一:信息传达不畅导致政策没见效
● 原因二:其他成本上升导致获得感降低
● 原因三:专用发票没法开难享减税红利
“这项费用可以抵扣?”不久前,宁波一家水利信息化研发企业的负责人,面对上门来“送政策”的政府部门工作人员的宣讲,一脸茫然。
近年来从中央到地方出台了诸多扶持民营企业发展的政策措施,但在采访中,我们发现,像这家企业这样,因不了解最新政策变化而没能享受政策红利的,并不在少数。
信息传递卡在了哪?在省内一个以汽车零配件为主导产业的工业镇,记者了解到,该镇针对不同企业家群体建了3个微信群——针对本乡本土的商会群、针对创二代的新创会群以及面向外来人才的新联会群。当地主管工业的副镇长坦言,现在政策通知基本上都是通过微信群传达的,但企业是否接收到,确实没有一一验证。他还向记者讲述了最近一次政策宣传的“窘况”,“我们通过微信群向园区内所有600多家企业发了通知,通知大家将在何时何地进行全省最新减负降本政策的现场解读,结果到会企业只有70多家。”
对此,一些企业也有自己的“苦水”。“每年各级各部门都会出台不少惠企政策。每一份文件下来,条款都不会少,一年到头各种政策汇编起来都能出一本书。但是政策文件太多,企业也确实很难做到逐一掌握了解。”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许多企业更希望“整理存量政策,而不是不断出台新政策”。
除了因信息传递不畅等导致政策落地打折扣外,在采访中我们也发现,水电、税收等成本都是企业负责人普遍关心的,但减税减费在不同企业的获得感却大不相同。
“对民营企业的支持,特别是最近的这几次降费我们是有获得感的。”在国内服装龙头企业“森马集团”董事长邱光和办公室,他给记者算了一笔账:2018年前三季度,森马的销售额增长是24.9%,利润增长是25%,2018年的销售额接近200亿元,利润是4亿多元(纯利),税收10亿多元,负增长7个百分点。
但是,一些中小企业的获得感就没这么明显了。“我们一个月要交300多万元的电费,现在一个月能省下10多万元。”兰溪市一家纺织头龙企业的负责人告诉记者,电费的下降还是比较明显的,但和其他成本相比,占的比重并不大。而且,这些降下去的成本,又很快被涨上来的原材料等其他成本冲抵了,算算大账后,一些企业家对减税降负的感受自然就淡了很多。
从2012年营改增开始,过去的5年,我国累计取消、免征、停征和减征1300多项政府性基金和行政事业性收费,减税降费政策频出,减免金额以万亿元计,企业从中获得实实在在的好处。然而,记者在调查走访中了解到,减税政策虽帮助不少企业解决了燃眉之急,但因为种种原因,部分政策却也存在一些落地难的实际情况。
杭州荣佳服装有限公司是一家生产钓鱼装、打猎装等户外服饰的资深生产型出口企业,产品远销丹麦、法国、加拿大等国,年出口销售额稳定在7000万元上下。该企业负责人朱友洋告诉记者,近年来国际贸易市场竞争激烈,国家出台的一系列减税政策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他们的资金压力。但是,他也告诉记者,营改增之后,小企业有许多进项税额可以抵扣,前提是拿得到增值税专用发票。而很多情况下,公司的一些支出是拿不到专票的。比如荣佳生产的户外运动袜,袜子包装上的塑料挂钩,市场价每个0.08元,阿里巴巴1688批发网上每个仅0.02元,但1688平台购买的挂钩没法拿到增值税专用发票,因而这部分支出没法进行抵扣,享受不到减税红利。
浙报制图:顾光帼
除了更大规模减税降费
对规定执行期待更多
● 期待一:规定长期稳定可预期
● 期待二:职能部门注重协同性
● 期待三:实施要因时因地制宜
“更大规模的减税降费”,让众多浙江民企对2019年的政策环境充满期待。但采访中记者发现,在一些企业看来,实际运营中非税费方面的规定变化,是更为棘手的“成本”。
“根据要求,今年年底我们就要完成搬迁,现在忙得不得了。”位于绍兴市上虞区曹娥街道的一家染整有限公司负责人告诉记者,根据2016年9月14日印发的《上虞区印染产业提档升级工作方案》,该企业必须于2018年12月31日前搬入杭州湾上虞经济技术开发区。更好的园区环境,更大的土地,搬迁升级对企业来说原本是好事,但该企业负责人却有一肚子苦水:“企业可以搬迁过去,但前几年投入340万元改造的污水处理设备却没法搬到新厂区,这笔钱等于打了水漂。”
原来,此次搬迁已经是该公司近年来根据相关要求执行的第二次提档升级。2013年2月15日,上虞下发印染造纸制革化工等行业整治提升实施方案的通知。彼时,该公司并未列入搬迁行列,根据要求,该公司于2014年投资340余万元改造了污水处理设备,并验收达标。
“340余万元对我们这样一个年盈利不过60万元的小企业来说不是个小数目,没想到,只过了两年,新政策又变化了,之前的投入浪费了。”该企业负责人表示,环保是好事情,大家都理解和支持,但是企业也希望规定能够长期稳定可预期,只有这样才能让企业安心生产,哪怕一次性投入较大也心甘情愿。
这家企业的情况并非个例。位于绍兴滨海新区的一家酱菜企业,两年内根据环保指标的变动对设备进行了4次调整。“每次调整不出半年,指标又发生了变化,我们只能根据新规定拆卸更换设备,浪费了大量时间。”该企业负责人希望相关部门能够制定一个长期科学有效的标准,做到一步到位,避免企业疲于应付指标的频繁变动。
在上虞一家大型化工企业采访时,企业相关负责人也跟记者说起一件让他“头疼”的事:该公司按照环保要求,投入上亿元新建天然气制氢项目,将于2019年3月建成投入使用。不巧的是,今年紧张的天然气供应形势仍将持续,这就意味着,项目还未投用就面临停用。这个环保项目是省里批的,必须如期建成。如今项目投用在即,眼看着天然气供应不上。希望相关职能部门能加强沟通协调,帮助企业解决好这样的实际问题,让好的决策起到好的效果。
社保费由税务部门征收,也依然让一些民营企业感到压力。宁波新思创机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公司旗下的宁波科力安新能源是一家做高性能锂电池的科技型企业,硕士、博士、外籍专家多,月薪2万元、3万元甚至更高的人才不少,一旦由税务部门征收,公司会增加不少成本。因为社保费个人缴纳基数提高,个人收入也会相应减少。在保证个人实际所得收入不减少的前提下,公司还将额外支出。同样,位于宁波市海曙区的君禾泵业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张君波也表示,作为上市公司,君禾在社保缴纳方面一直十分规范。即便这样,转由税务部门征收后,公司每年也将多支出五六百万元,面临不小压力。
“从市场规范发展的角度来看,社保费由税务部门规范征收是大势所趋。但是,是不是一定要在当下推行呢?还是希望有关部门能充分听取企业意见,综合稳妥地考虑实施方案。”张君波说。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