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重在落实,也难在落实。督察作为抓落实的重要手段,在改革中不能“缺席”。
“我们要拿出抓铁有痕、踏石留印的韧劲,以钉钉子精神抓好落实,确保各项重大改革举措落到实处”,讲落实,习近平掷地有声;“既要督任务、督进度、督成效,也要察认识、察责任、察作风”,谈督察,习近平切中要害。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习近平屡次在重要会议、重大场合强调抓落实、促督察。5年来,“督察”成为媒体报道、网上热议的高频词:以督察为抓手推动改革落实一以贯之、渐次深入,改革督察突出问题导向、聚焦民生“小事”,在创新中不断完善机制,力避改革“空转”。
一以贯之、渐次深入,督察机制更完善
古人说“以实则治,以文则不治”,改革更是如此。不落实,再宏伟的蓝图也只能被束之高阁;不落实,再美好的期许也只能是空头支票。
2013年11月,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1个多月后,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成立,习近平担任组长。
5年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先后召开40次会议,在这40次会议的公开报道中,“落实”一词共出现246次,“督察”一词共出现74次。
2018年3月,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升格为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习近平依旧亲自挂帅。
成立未满1年,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已先后召开5次会议,在这5次会议的公开报道中,“落实”一词共出现22次,“督察”一词共出现6次。
从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到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党和国家将改革进行到底和以督察为抓手狠抓落实的决心一以贯之、不言自明。
改革愈进,督察愈紧。随着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进程的不断推进,督察机制日臻完善。
2014年9月,习近平在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5次会议上强调,“要调配充实专门督察力量,开展对重大改革方案落实情况的督察,做到改革推进到哪里、督察就跟进到哪里”。
2016年2月,在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21次会议上,习近平明确提出,“要抓督察落实,强化督察职能,健全督察机制,抓紧构建上下贯通、横向联动的督察工作格局”。
2016年7月,在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26次会议上,习近平明确提出“既要督任务、督进度、督成效,也要察认识、察责任、察作风”的督察要求。
2017年4月,习近平在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34次会议上强调,督察是抓落实的重要手段。各地区各部门要把抓改革落实摆到重要位置,投入更多精力抓督察问效,加强和改进督察工作,拓展督察工作广度和深度。
一分部署,九分落实。
5年来,从最初强调配备专门的督察力量,到构建上下贯通、横向联动的督察工作格局;从明确提出“三督三察”的督察要求,到强调督察是抓落实的重要手段,要拓展督察工作的广度和深度,党和国家对督察的作用越来越重视,对督察的要求越来越明确,督察机制越来越完善。
5年来,改革督察推动着改革落实,15个领域336项重大改革举措1932个改革方案在全国落地生花,改革督察为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奋楫中流注入源源不绝的动力。
严防反弹、关注“小事”,督察提升获得感
改革既不会一蹴而就,更不会一劳永逸。尤其在人民群众普遍关心的领域,一些“老大难”问题反复出现,不仅成为改革的绊脚石,也稀释了人民群众的获得感。
人民有所呼,改革有所应。近年来,我国生态环保工作取得显著成效,但个别地区、个别企业的假整改,让当地的环保问题出现反弹。严防环保问题死灰复燃,中央环保督察“回头看”正当时!
2018年5月30日,中央第三环境保护督察组进驻黑龙江,第一批中央环保督察“回头看”正式启动。5月30日至7月7日,6个中央环境保护督察组分别对河北、河南,内蒙古、宁夏,黑龙江,江苏、江西,广东、广西,云南等10个省(区)开展中央环境保护督察“回头看”,并同步安排相关领域环境保护专项督察。
10月16日至10月23日,第一批中央环保督察“回头看”全部完成督察反馈工作。督察进驻期间,相关地方主动问责513人,其中厅级干部17人,处级干部132人,有效传导了压力。
打铁要趁热。首批“回头看”甫一收官,第二批中央环保督察“回头看”又全面启动。截至12月6日,第二批中央环保督察“回头看”5个督察组全部完成督察进驻工作,促成相关地方立案侦查186件,行政和刑事拘留88人,约谈1804人,问责2177人。
利民之事,丝发必兴;厉民之事,毫末必去。中央环保督察不仅盯着人民群众普遍关心的领域,更致力于解决与老百姓日常生活休戚相关的“小事”。
2017年8月,中央第八环保督察组进驻新疆。乌鲁木齐市市民刘先生向督察组反映楼前垃圾处理不力、恶臭难闻的问题。接到举报,中央环保督察组立即将问题转交地方环保部门,问题当天得到解决。而此前,该市民曾连续5年投诉未果。
无独有偶。“没想到,倾倒垃圾、噪声扰民这种小事,环保督察组也能关注到,这么快帮我们解决了问题,老百姓非常欢迎!”2018年6月1日至7月1日,中央第二环境保护督察组进驻宁夏开展“回头看”期间,老百姓说的最多的,就是这样的话。
这些绝非个例。在第一轮中央环保督察受理的群众举报中,涉及垃圾、油烟、恶臭、噪声以及黑臭水体等“小事”约8万件。这些久拖不决的“小事儿”,对老百姓来说都是大事,都是督察落实的着眼点和切入点。
改革,就是要办好民生实事。5年来,中央环保督察解决了一大批群众关切的生态环境问题,“回头看”有效杜绝了问题的反弹。5年来,督察成为老百姓见证和推动改革落实喜闻乐见的重要途径,给老百姓带来更多、更直接、更实在的获得感。
创新机制、灵活运用,改革督察有活力
压力之下,确保改革行之有效的关键和力促改革提质增效的突破口,在于进一步完善与创新督察机制。都说监督难、落实难,但只要敢创新,或许就会有奇效。
2018年,多个新组建的部委陆续公布“三定”方案。作为新纳入的内设机构,“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办公室”赫然出现在生态环境部的方案中。根据方案,该机构主要承担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组织协调等重要工作。这一年,中央环保督察“回头看”的成效有目共睹、有口皆碑。
不仅是中央和部委,地方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创新,为改革督察注入活力,确保各项改革落到实处。
四川把所有改革任务分解到全省60多个部门、市州,并列出每个具体改革事项的责任部门和联系人。打开信息平台,公众就可以看到改革对接、推进、监督、推广等全流程;轻点鼠标,每项改革的进度就会一一展现。
哪个部门或者哪个负责人没有在规定时间完成改革任务,或者质量要求不达标,都将在平台显示,全省都会知道。这样的监督方式不可谓不创新,这样的落实力度不可谓不大。
江苏则打起了执行督察工作的人的“算盘”。2018年6月,在江苏省委改革办召开的重点改革任务专项督察动员会上,首批34名改革督察专员走马上任。这34名省级改革督察专员,均是从全省近几年正厅职领导岗位上退下来的同志中精挑细选出来的,工作资历深厚、经验丰富。
江苏省创新改革督察机制,聘用改革督察专员,实现了专项改革督察第一次以省委深改组名义开展、第一次请督察专员领衔带队、第一次13个设区市全覆盖、第一次采用百分制考核打分等多项“第一”。
在浙江,“最多跑一次”改革于2017年全面启动。同年5月,6个调研组赴杭州、宁波、温州、嘉兴、绍兴、台州等6个设区市和桐庐、慈溪、瓯海、海宁、诸暨、温岭等6个县(市、区)开展重点调研督察,为“最多跑一次”改革贡献智慧。
2018年7月,浙江省人大常委会组织专项督察组分赴杭州、湖州、嘉兴、绍兴、金华、衢州等地专项督察“最多跑一次”改革。专项改革督察的灵活运用,有的放矢、靶向明确,有效巩固了浙江“最多跑一次”的改革成果。
天下难事,破于易,作于细,而成于实。
5年来,红红火火的督察实践为习近平提出的“三督三察”做出生动注解,改革督察的深度和广度在创新中日益扩展。5年来,真抓实干的督察实践确保改革方向不偏离、改革任务不落空,精准对接发展所需、基层所盼、民心所向。
改革开放40周年,行动是最好的庆祝,落实是最有力的响应。如果说顶层设计为改革规划了航向和航道,那么督察落实就是助推改革劈波斩浪的不竭动力。
只要我们以改革督察为抓手,以钉钉子精神将一张蓝图绘到底,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的巨轮就一定能行稳致远,并最终驶向胜利的彼岸。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