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浙江在线 >  时政新闻 正文
让主流媒体成为“全媒体”
2019年01月30日 08:14:35 来源:人民日报 评论部

  互联网技术发展,重塑着媒体的产业形态,再造着用户的心理和习惯,重构着新闻的生产与风格

  如何成为舆论压舱石、社会黏合剂、价值风向标,考验着主流媒体推动深度融合发展的能力

  全媒体时代更需做好内容供给侧改革,丢掉了这个根本,就只会在追逐各种新技术的过程中失去自我

  “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我的背包也不是一天就塞满的。”在一次演讲中,一位记者展示了自己的背包:以前只有本和笔,现在则多了手持云台、数码单反、录音笔、笔记本电脑和无线网卡。其实,更多更先进的设备也正在被记者装进背包:卫星电话、无人机、VR设备……媒介技术每前进一步,记者的背包就增重一分,技能要求就抬高一阶。

  1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二次集体学习时,深刻诠释了“全媒体”的概念:“全媒体不断发展,出现了全程媒体、全息媒体、全员媒体、全效媒体”。记者的背包,正是全媒体的一个生动注脚:互联网技术发展,重塑着媒体的产业形态,再造着用户的心理和习惯,也重构着新闻的生产与风格。媒体界限此消彼融,时空覆盖之全,受众涵盖之广,生产主体之多样,传播渠道之多元,比以往任何一个时代的媒体图景都更复杂。

  从传播的角度看,互联网的发明是继文字、印刷术、电信技术之后的又一次革命,各种有形介质都数字化,实现了多种媒体技术的整合。“全程”,突破了时空尺度,零时差、“五加二”、“白加黑”,传播随时随地都可以发生;“全息”,突破了物理尺度,所有信息都可以变成数据,用一个手机就可以获得;“全员”,突破了主体尺度,从“我说你听”的一对多传播,变成了多对多传播,互动性也大大增强;“全效”,突破了功能尺度,集成了内容、信息、社交、服务等各种功能,成为“信息一条街”。这样的全媒体,让信息无处不在、无所不及、无人不用,导致舆论生态、媒体格局、传播方式发生深刻变化。

  纵览近年来的全媒体发展,从具有社交链接属性的微博、微信应运而生,到以资讯聚合分发为特征的今日头条、一点资讯风生水起,从直播平台映客、斗鱼受到关注,到短视频平台快手、抖音快速崛起……媒体版图变化的一个结果是,主流媒体的“舆论主场”,现在变成了众多跨界者涌入的“舆论广场”。如何成为舆论压舱石、社会黏合剂、价值风向标,考验着主流媒体推动深度融合发展的能力。

  应该说,在媒体融合上,主流媒体已挺进深水区。然而也要看到,虽然网上点击过亿的现象级产品大多出自主流媒体,但优质内容依然供给不足;有的媒体融合还是“物理捆绑”,尚未产生“化学反应”;有的从业者还停留在舒适区,没按下“全媒人”的转型快进键……媒体融合短板尚存,需要主流媒体加速进入“我就是你、你就是我”的全媒体阶段。

  让主流媒体成为全媒体,需要在技术上从“为我所用”的跟跑转向“自主创新”的领跑。一直以来,技术都是主流媒体的软肋。但回头看看,新技术风口迭出,不断为主流媒体进行技术赋能。如人民日报新媒体中心的“人民号”,不断优化算法推荐技术,形成主流价值导向的“党媒算法”。面向“万物互联”的未来,我们要具备更强的技术敏感,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将人工智能运用在新闻采集、生产、分发、接收、反馈中”的要求,探索智能化技术创新,为媒体深度融合发展注入智能动力。

  也要看到,不管技术如何演变,媒体属性不会变化,未来新闻工作者还要靠优质内容、思想观点去强信心、聚民心、暖人心、筑同心。全媒体时代更需要我们做好内容的供给侧改革,丢掉了这个根本,就只会在追逐各种新技术的过程中失去自我,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内容创新、形式创新、手段创新都重要,但内容创新是根本的。如果被“流量思维”诱导,放弃“质量思维”主导,难免落入标题党、浮夸体、洗稿文的陷阱。唯有坚守调查与监督的深度、记录与见证的厚度、观察与思考的高度,才能真正占据媒体融合发展的制高点。

  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故事,新时代的精彩故事需要精彩表达。因势而谋、应势而动、顺势而为,激发媒体深度融合的力量,才能让正能量更强劲、主旋律更高昂,扩大主流价值影响力版图,让党的声音传得更开、传得更广、传得更深入。

标签:主流媒体;媒体融合 责任编辑:金斌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Copyright © 1999-2019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浙江在线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