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国货崛起”不仅成为热门关注话题,更成为实实在在的趋势:从智能手机到白色家电,从洗护产品到穿戴品牌,从高铁“名片”到移动支付,自主品牌和中国制造愈发受到消费者青睐。
日前,环球网在历经5年纵向研究后发布市场调查报告,显示受访者对自主品牌的正面印象净值从2015年的22.8%一路攀升至2019年的83.8%。自主品牌脱颖而出,在一些观察者眼里,一个重要因素是占据市场消费主力的90后和00后更有本土情怀,此外许多自主品牌有主动“触网”的新媒体优势,也有深入基层末梢的线下销售渠道,更容易接触各类消费者。进一步地说,自主品牌之所以从小到大、由弱走强,获得越来越多的信任和好感,重视质量和创新、勇于开放发展等原因其实更为关键。
创新为魂,质量为本,诚信为根,这是任何品牌都绕不过的市场法则。我们经历过“票证经济”时期的物质短缺,经历过“山寨”横行时的质量低劣,但也见证了像海尔张瑞敏怒砸冰箱、武林门火烧温州鞋这样重视质量和诚信的重要时刻。自主品牌形象持续向好,从根本上说得益于产品质量、设计能力和科技含量的实质性提升,符合广大消费者对高品质产品的需求。正是靠着坚定不移地推动创新、守卫质量、做大品牌,中国制造才实现了从贴牌到创牌、从跟跑到并跑领跑的历史性跨越。
讨论国货崛起,同样离不开经济全球化的时代大潮。国门开放之初,势单力薄、质量较差的自主品牌一度非常被动。但是,“我们呛过水,遇到过漩涡,遇到过风浪,但我们在游泳中学会了游泳”。从上世纪90年代联想等国产电脑品牌的兴起,到近年来华为、小米等国产手机品牌的崛起,经济全球化引燃国内市场竞争,鞭策自主品牌在技术创新、管理升级中锤炼本领、开拓蓝海,完成了从“一叶扁舟”到“巨型战舰”的蜕变。无惧竞争、主动同高手过招,到国际市场里配置资源,打造更多质量优、竞争力强、附加值高的拳头品牌,自主品牌就能有足够的底气和实力,到国际舞台上一展拳脚,让世界爱上中国制造。
品牌不仅是企业走向世界的通行证,也是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有力支撑,更是国家竞争力的重要体现、国家形象的亮丽名片。当我们欣慰于自主品牌美誉度提升,也应清醒认识到,国际知名品牌数量还不够多、实力还不够强。早在2014年,习近平总书记就强调,“推动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中国速度向中国质量转变、中国产品向中国品牌转变”。近几年,从力推创新驱动发展到攻坚核心技术,从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工匠精神、企业家精神到设立中国品牌日、大力打击假冒伪劣……各方团结努力,正在加快培育具备国际影响力的一流品牌,中国向制造强国、品牌强国迈出坚实步伐。
“我们遇上了这个伟大的时代,大家要对中国品牌有信心,对中国民营企业有信心。”两会上,全国人大代表丁世忠在“代表通道”接受采访时这样表示。中国企业在自主创新、质量提升、转型发展、责任建设等方面奋起直追,努力冲上全球产业链、价值链中高端,一定能为国家产业版图注入新活力,让中国品牌屹立于世界品牌之林。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