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李克强总理在2019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促进形成强大国内市场,持续释放内需潜力。这既是为了有效应对国际复杂严峻的经济环境变化,也是以强大国内市场为我国经济平稳运行提供有力支撑,更是破解2019年经济下行压力的关键举措。强大国内市场怎么干?有哪些生动具体的案例可供参考?就此,光明网理论部联合南京大学长江产业经济研究院,邀请业内多位专家学者推出系列解读文章,就如何促进形成强大国内市场进行专业性地深入研讨。
作者:叶茂升 武汉纺织大学产业经济研究中心副教授、南京大学长江产业经济研究院研究员
近两年来,我国通过出口拉动经济增长的发展模式在全球贸易保护主义愈演愈烈的国际背景下已经略显疲态,培育强大内需市场迫在眉睫。2018年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把“扩大内需”“做强实体经济”作为今后一段时期的重要工作任务,2019年政府报告又提出要“促进形成强大国内市场,持续释放内需潜力”,可以说均是把稳定国内有效需求作为了经济平稳运行的有力支撑。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随着我国经济发展水平不断提升,居民收入总体上已经达到或接近中等发达国家水平,特别是沿海发达地区居民,具备强大的购买力。然而,当前我国内需市场培育效果不甚理想,居民消费需求潜力尚未充分释放,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第一,国内产品供给质量参差不齐,抑制了消费者的购买需求。海外代购市场持续升温侧面反映了我国消费市场在某些方面无法满足人民的消费需求;第二,国内市场区域分割现状并不乐观,地方保护主义使得部分企业无法通过有效市场竞争扩大市场份额,进而使得市场长期处于高成本、低品质的无效竞争状态,既不利于企业供给能力与供给质量的提供,也损害了消费者福利;第三,国内收入分配以及消费结构支出不平衡导致我国居民整体的平均消费意愿下降。一方面受经济增速放缓影响,裁员和降薪使得一部分从业人员实际收入增长面临较大压力,而少量具有较强购买力的高收入人群更倾向于购买国外高质量的进口商品,这在很大程度上减弱了国内消费品需求的增长。另一方面,随着我国居民在住房、医疗、教育以及养老等方面的刚性支出压力不断增大,不可避免挤压了在其他领域的消费支出;第四,虽然从2010年以来,我国居民储蓄率持续下降,但长期存在的高储蓄倾向仍在一定程度向导致产品难以在市场有效出清。
此外,就国际层面来说,2018年以来,贸易保护主义升温对国际贸易增长及持续发展带来严峻挑战。同时,部分新兴市场国家中低端制造业发展步伐进一步加快,对我国传统优势产品形成竞争压力。扩大内需已经成为必然要求。
因此,培育强大国内市场,需要从国内国际两个层面同时发力。在国内层面,要不断通过深化改革,消除抑制内需市场扩大的体制机制性障碍。主要包括:第一,进一步实施“减税降费”等一系列政策红利,降低企业负担,提高企业的整体竞争力以及盈利水平,增强其创造就业以及提高薪酬的能力,这是扩大内需的首要保障;第二,加大政府对住房、养老、医疗以及教育等公共服务部门的资金投入,减轻人民在上述领域的负担水平,促使人民对于家庭未来收支形成乐观预期,从心理上减轻人民对于扩大消费的后顾之忧;第三,可以考虑适当增加对高收入人群的征税力度。我国当前个人所得税主要来自于中产阶级的工薪税,如果通过提高对高净值人群税收征缴力度,同时对中低收入阶层采取更优惠的减税措施,无疑将进一步提高我国消费者的平均消费倾向和消费潜力。第四,坚决取缔地方保护主义,打破国内市场地区分割,通过进一步开放国内市场,着力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跨国企业,从而不断提升产品质量和品牌形象,更好地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第五,要营造公平竞争的国内市场环境,坚决打击垄断市场、假冒伪劣、以次充好等消费欺诈行为,维护消费市场良性、健康和可持续发展。
在国际层面,第一,进一步拓展多元化国际市场空间,通过扩大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出口,减轻过于依赖发达国家传统出口市场的政策风险;第二,进一步深化对外开放,通过“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让国内外企业同台竞争,鼓励海外优质产品进口,不断提高我国市场供给活力以及消费者购买选择空间。同时,进一步提升国内企业的生产水平,扩大高质量产品和服务供给;第三,适当调节人民币汇率水平,防止人民币汇率过高,导致人民对国外更具价格优惠的产品形成偏向性需求。
总之,我们要采取有力措施,从国内和国际层面同时发力形成强大内需市场,让消费者“敢消费”、“想消费”、“能消费”。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