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浙江在线 >  时政新闻 正文
端午节,当传统文化遇到爱国情怀
2019年06月07日 16:25:45 来源:光明网-文艺评论频道 王石川

  又到一年端午节。端午节是一个有仪式感的节日,丰子恺先生曾在《端阳忆旧》一文中写道:“我幼时,即四十余年前,我乡端午节过得很隆重:我的大姐一月前制‘老虎头’,预备这一天给自家及亲戚家的儿童佩带。”从制造蒲剑到“打蚊烟”和捉蜘蛛,与端午节有关的操作,总让人记忆深刻。

  有一种说法是,端午节承载着爱国、历史、地理、历法、饮食等众多自然和人文的文化传统。此言不虚。每个节日都蕴藉着文化内涵,但标注爱国主题的节日,端午节堪称独一份,而这与一位名人有关,即屈原。诚所谓“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说到端午节,不能不提屈原。

  在易中天看来,屈原是爱国诗人,“屈原是因为爱国,才惨遭不幸。要不然,他何必去说楚王不爱听的话?说,执著地说,当然是为了国家的生死存亡。这是真爱。”由屈原,及端午节,再及爱国情怀,这是自然而然的逻辑顺应。

  也许有人会说,过节就过节,何必扯什么高大上的话题?其实,端午节与爱国确有千丝万缕的关联。比如,宋人张耒就感慨道:“竞渡深悲千载冤,忠魂一去讵能还。国亡身殒今何有,只留离骚在世间。”

  今天,重提爱国并非牵强附会。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数月来,歌曲《我和我的祖国》飘荡在大江南北,“无论我走到哪里,都流出一首赞歌,我歌唱每一座高山,我歌唱每一条河……”让人共鸣不已。什么是爱国?爱国,是人世间最深层、最持久的情感,是一个人立德之源、立功之本。

  爱国,不是唱高调,也不能停留在口号上。在气象万千的新时代,爱国不需要像屈原投江那样明志,也不需要在革命战争年代抛头颅洒热血,只要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即可,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强调的,把自己的理想同祖国的前途、把自己的人生同民族的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扎根人民,奉献国家。

  2015年12月3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九次集体学习的讲话中提出,要充分利用我国改革发展的伟大成就、重大历史事件纪念活动、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中华民族传统节庆、国家公祭仪式等来增强人民的爱国主义情怀和意识。由是观之,作为中华民族传统节日的端午节,是提升国人爱国意识的绝佳载体。

  从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到陆游的“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从文天祥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到林则徐的“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历览古人的爱国表白,不能不感慨系之。古往今来,一代代国人生于斯长于斯,爱脚下的热土往往是最朴实的情感流露。从古人爱国情操中获取滋养,更能坚定地热爱国家。

  粽叶飘香,万“粽”一心。在感受传统文化带给我们的魅力之时,也能感悟传统佳节传递出的爱国情愫,喜迎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也许,这是今年端午节的特别之处。

标签:爱国;节日;屈原 责任编辑:王艺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Copyright © 1999-2019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浙江在线版权所有

端午节,当传统文化遇到爱国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