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的云和梯田。
从山脚到云和梯田的公路正在拓宽,雨天泥泞难行,晴天尘土飞扬,去梯田景区的游客数量难免受到影响。但无论游客多少,李存仁的习惯都不会变——在他“守望梯田”的微信朋友圈更新云和梯田的照片和视频,每天如此。
李存仁,是崇头镇赵善村人,云和梯田景区的检票员,每天最早看到梯田日出的人。一年365天,除了休息日,天天都在岗。“其实休息天也跟在岗一样。”李存仁指着梯田东北侧的一片民居告诉记者,他的家就在那里,在梯田的风景里。自从把自己的微信名改成了“守望梯田”,摄友们都习惯叫他“梯田守望者”。而对李存仁来说,他守望的不单是梯田,更是家乡日新月异的变化之美。
李存仁守望着云和梯田。
一人之变 从“看门人”到“守望者”
只要是上班的日子,李存仁就时常在睡梦中被唤醒。“摄影爱好者要赶早拍日出,得提前做准备,所以总是凌晨三四点就来了。”来了就敲休息室的窗户,把李存仁叫起来,尽管景区正常开放时间是早上8点。“前两天有摄友凌晨1点多就来了,想拍夜景,我不放心,就陪着他一起,拍到3点多,他回去补觉,我就得转头准备开门了。”对他来说,这样的作息几乎就是日常。
很多游客对云和梯田的日出云海趋之若鹜。但美景可遇不可求,有人来了很多次,梯田犹抱琵琶半遮面的容颜却总是难以遇见。于是李存仁养成了一个习惯,在他的朋友圈里每天更新云和梯田的照片和小视频,下雨了、起雾了、飘雪了,摄友们看到了就能踩着点来,不容易空跑。
摄影爱好者刘丽萍
时间长了,李存仁的朋友圈里就汇集了一大群摄影爱好者和经常来云和梯田的游客,他们通过微信向李存仁询问每天梯田的天气和变化情况。一开始,摄友们在微信里备注李存仁的名字是梯田“看门人”,后来他把自己的微信名改成了“守望梯田”,摄友们开始叫他“梯田守望者”。因为,李存仁不再只是检票员,梯田在他的镜头里云起云散、日出日落每一帧画面都美,他是云和梯田的观察者也是义务宣传员。
刘丽萍摄
“这是我今天早上拍的。”李存仁给记者看他的手机,里面满是云和梯田的照片和视频。原本他对摄影一窍不通,后来有一位绍兴摄友送了台相机给他,于是李存仁也爱上了摄影,他的作品《梯田之晨》、《云湿烟村》还在云和摄影大赛上获了奖。
李存仁说,这份工作真的影响了他很多。“以前打工,都是为生活奔忙,只知道埋头干活,哪里会关注身边的风景,现在是一边工作,一边感受生活。”原本内向少言的性格,也变得越来越乐于与人交流和分享,“只要云和梯田在这里,我就当一天守望者。”
刘丽萍摄
一地之变 从运营风景到影响民情
云和梯田2011年建成,当年即成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在红色精神的引领下逐步发展,并先后被评为国际艺术家采风创作基地、“中国特色旅游最佳湿地”、国家级民俗摄影采风基地、国家级文化遗产抢救与保护实践基地,还被国家林业局列入“国家湿地公园”试点,被美国“CNN”有线电视新闻网评选为中国最美的40个景点之一。
刘丽萍摄
如今云和梯田景区每年接待游客达四五十万人,对于这片小村落来说,极大促进了当地旅游产业发展和经济脉动。被改变的不仅是李存仁,还有很多当地村民的生活点滴。“村里有80多岁的老人跟我说,等索道建好了,让我一定要带他们去乘坐。”云和梅竹村村干部祝晓东说,等明年5月云和梯田正在建设的索道项目就可以运营了,他一定要带着村里的老人们去坐坐。
“我们也在考虑,运营以后村里老人可以免费乘坐索道。”杭商旅云和梯田项目负责人孙斌告诉记者,建设之初,由于对项目理解的不到位,当地村民配合度不高,是乡镇干部和党员带头踏破脚、磨破嘴的挨家挨户去做思想工作,耐心讲解政策,同时号召当地老百姓共同参与到项目中去,鼓励村民开农家乐、开民宿,免费进行基础技术培训技术基础的培训,“现在我们与当地村民的关系都很好了。”
云和梯田及景区内民宿
与杭商旅集团的合作是让云和梯田走出山村的重要举措之一,孙斌告诉记者,在确定投资之前他们的团队对这个华东最大梯田做了为期数月的深入调查与走访,当地淳朴的民风和政府部门务实高效的作风都坚定了他们投资的决心,杭商旅决定在此投入6.7亿元,打造“中国最好玩的梯田”。孙斌说:“我们要打造适合现代发展规律的梯田旅游景区,要让年轻人也走进古村落,发扬传统农耕文化的质朴精神,与时代共同成长。”
在建设景区的同时,杭商旅集团也为当地村民带来了不少福利,比如在交通不便的高山村落设立“爱心之家”,每天准备免费的爱心餐给村里70岁以上的老人送餐;建造老年活动室,丰富当地村民娱乐活动;组织有专长的党员每半月一次给村民们免费理发。“现在当地村民看我们的眼光都跟以前不一样了,我自己也很有感触。”孙斌说,这个传统要一批批的党员传递下去,保持着为百姓谋福祉的初心。
2017年,梯田景区纯门票收入1451万元,2018年,达到2000万元。2019年,把目标定在3000万元。目前,云和梯田正在筹划2021年申请5A景区的相关工作,新的景点、索道项目也在陆续开建中。
钱江晚报新闻资讯客户端“浙江24小时”出品,未经授权不得转载,版权合作请联系qbwl@8531.cn。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