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2日下午,央企名企走进“四大”建设·携手共建未来社区专题活动在杭州举行,省长袁家军讲话。
共建未来社区 共享美好生活
袁家军
(2019年8月22日)
创建未来社区,是践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特别是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的重大举措,是省委省政府落实新发展理念、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大举措,是“八八战略”再深化、改革开放再出发、推进“两个高水平”建设的重大举措,意义十分重大。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历届浙江省委、省政府都把“搭建平台”作为推进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方式。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工作期间,作出“千村示范万村整治”重大决策部署,就是一个综合平台,推动浙江农村环境美、生活美、生产美全方位发展。浙江推进特色小镇建设,是综合集成五大发展理念、集聚高端要素发展高端产业的大平台。浙江推进“最多跑一次”改革,是落实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推进政府刀刃向内自我革命的平台载体。当前,浙江正处于“两个高水平”建设交汇期,高水平建成小康社会后,接着要开启高水平推进现代化建设进程。我理解,现代化是以人为核心的现代化,要推动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为此,我们深入谋划构思、不断迭代升级,把创建未来社区作为以人为核心的城市现代化的大平台。我们希望,未来社区是继千万工程、特色小镇、最多跑一次之后,浙江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又一张“金名片”。
1、创建未来社区是“让人民生活更美好、城市现代化”的最基本单元。2018年,浙江全省城市化率68%,大约3850万人常住在城市和城镇社区。这些年来,我省城市社区建设取得历史性成就,老百姓居住空间更宽敞了、享受到的公共服务更多了。但与高品质生活的要求相比,仍然存在不少难点痛点问题,比如,多孔预制板建筑的安全隐患问题,老旧小区停车难、出行难、下楼难问题,公共服务设施落后、生态环境质量不高等问题,严重不适应新时代城市文明发展的要求。建设未来社区,要时刻不忘为人民谋幸福的政治初心,坚持鲜明问题导向,以老旧建筑改造、交通出行改善、智慧设施升级、公共服务提升等为重点,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2、创建未来社区是打好高质量发展组合拳的重要一招。今年6月13日,李克强总理到浙江考察时强调,推进城镇老旧小区改造是重大民生工程和发展工程。未来社区是我省推动高质量发展、实施数字经济“一号工程”、统筹推进“四大”建设的标志性项目,具有“小空间大投资、小载体大产业、小试点大转型”的特征。据统计,浙江全省现存70—90年代老旧小区建筑面积约2.5亿平方米,如果60%按未来社区模式改造,按改造前平均容积率折算,占地面积大约为1.25亿平方米(即18.8万亩)。按照300亩一个实施单元计算,项目总数将超过600个;按照首批24个试点的平均投资强度1700万元/亩计算,平均每个项目投资51亿元,总投资将超过3万亿元,潜力巨大。同时,创建未来社区还将促进数字智能、节能环保、绿色建筑等前沿技术大规模落地应用,促进服务业的新业态新模式大量涌现,带动相关产业大发展大提升。从内涵上看,未来社区也是大湾区、大花园、大通道、大都市区在微观层面的交汇点,创建未来社区,将为统筹推进“四大”建设提供有力支撑。
3、创建未来社区是提升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一场深刻革命。基层治理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基石。我省基层治理走在全国前列,积累形成了创新发展“枫桥经验”、“三治”融合、基层治理四平台等一批好经验好做法。但在城市社区特别是老旧小区的治理实践中,社区公共服务精细化、精准化程度不足,居民参与治理渠道、矛盾纠纷化解渠道不通畅等问题还比较突出。建设未来社区,要把提升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摆在更加重要位置,加大社区居民参与,构建科学高效的社区治理架构,培育发展专业化的社会组织,提高治理的科学化、精细化、智能化水平,营造“共建共治共享、交往交融交心”的良好氛围。
4、创建未来社区是传承发展特色文化的重要载体。文化是支撑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文明进步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城市社区中往往潜藏着这个城市的历史脉络和文化肌理,具有不可替代的人文价值。杭州的始版桥社区,“始版”就是因毕昇在杭州发明第一块胶泥活字印版而得名。创建未来社区,可以深入挖掘独特而丰富的文化内涵,通过规划理念创新、建筑风格创新、运营模式创新,更好保护传承我省的优秀传统文化和历史经典产业,更好培育发展独特的现代文化、时尚文化、前沿文化,构建新的文化价值体系,增强社区居民的归属感和自豪感,成为展示浙江文化的新空间,成为推动社会文明进步的不竭动力。
创建未来社区是城市高质量现代化的重要途径,必将在城市文明进步的历程中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但未来社区建设没有先例可循,“建什么、怎么建、怎么支持”都需要在探索中明确、在试点中成形。
1、准确把握未来社区的独特内涵。我们要创建的未来社区,是以满足人民美好生活向往为中心,聚焦人本化、生态化、数字化三维价值,突出高品质生活主轴,有归属感、舒适感、未来感的新型城市功能单元。它是未来邻里、教育、健康、创业、建筑、交通、低碳、服务、治理等九大场景创新有机统一的新人居空间,要打造成为绿色低碳智慧的“有机生命体”、宜居宜业宜游的“生活共同体”、资源合理配置的“社会综合体”。与传统社区相比,它有六个方面的独特内涵:
美好生活是目标追求。更加注重人的美好生活需要,以功能复合的邻里中心为依托,构建24小时全生活链功能体系,有机叠加教育、健康、商业、文化、体育等高品质公共服务,并合理配建适老化公寓、婴幼儿托育中心,为“一老一幼”提供友好生活环境。
美丽宜居是环境底色。更加注重社区优美环境打造,充分运用新材料新技术,减少建设过程和建筑本身的环境污染。合理优化社区空间规划,打造多样化个性化的立体绿化空间,建设成网成环的慢跑绿道,演绎绿意盎然的生态交响曲,让居民能够遥望星空、看见绿意、闻到花香。
智慧互联是基本特征。更加注重数字技术在社区建设运营中的应用,对标日本5.0超智能社会,利用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为社区赋能。依托智慧社区服务平台,打造现实与数字“孪生”社区,以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提升社区服务的精准化、精细化水平。
绿色低碳是核心理念。更加注重低碳生活方式和生产方式,强化TOD(公共交通导向)布局理念,提升绿色低碳出行比例。应用“光伏建筑一体化+储能”的供电系统、“热泵+储冷储热”的集中供冷(热)系统,降低社区能耗水平。严格实行垃圾分类,促进生活垃圾源头减量,创建无废社区。
创新创业是时代风尚。更加注重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建立一批低成本、泛在化、开放式的社区众创空间,为人才提供优质的创新创业环境,演绎浙江版的“硅谷车库创业文化”。依托社区智慧平台,激发共享经济潜能,促进社区资源、技能、知识全面共享,让供给和需求零距离对接。
和睦共治是治理方式。更加注重多元主体共同参与,鼓励发挥社区议事会、社区客厅等自治载体和空间作用,强化社区自治功能,由居民共同管理社区事务。优化提升“基层治理四平台”,实现基层事务统筹管理、流程再造、智能服务,有效推进社区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2、进一步明确未来社区的建设路径。未来社区建设的目标任务,我们考虑分三个阶段:一是试点启动阶段,目前已经选定的首批24个省级试点,要努力“干一个、成一个”,打造成为全省未来社区的样板示范。二是增点扩面阶段,到2021年底培育省级试点100个左右,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做法。三是全面推广阶段,2022年开始全面复制推广,改善大民生、拉动大投资、发展大产业、驱动大创新的红利持续释放。实现上述目标,要重点把握三个方面:
一要以改造更新为主,重点推进城镇老旧小区改造。未来社区试点分改造更新、规划新建两大类型,我们明确以改造更新类为主。这既是国家的要求,也是群众的迫切需要。这次选定的24个试点社区,21个都是老旧小区改造项目,涉及用地面积600公顷,预计总投资1300亿元,直接受益居民12.26万人,还将新增引进人才4.34万人。比如,昨天实地考察的始版桥社区,占地面积540亩,有65幢建于80年代初的居民楼,常住人口6000多人。他们抓住试点机遇,摒弃“打补丁”式的修修补补,坚决全拆重建,规划地上建筑面积70万平方米,容积率3.5—5.5,规划绿地率15%、停车位3278个,回迁安置人口7400人,人才引进人口1600人,为居民创造“上城之上、空中坊巷”的全新美好生活。规划新建类则要严格落实房地产调控要求,按照“系统设计、去房地产化”的原则进行,推进房地产开发模式从“造房子”向“造社区、造生活”转型,以未来社区建设引领房地产业转型提升。这方面,新加坡社区建设的先进经验值得学习借鉴。萧山的瓜沥七彩小镇,就是借鉴新加坡经验,“全新规划建设+老旧小区改造”于一体的试点项目,充分运用TOD模式的建设理念,建成符合中国老百姓生活习惯的“新城镇文化生活综合体”,预计受益居民1.3万人以上。
二要市场化方式推进,更好发挥政府引导作用。未来社区建设是深化市场化改革的生动实践,要坚持有为政府和有效市场并重,充分调动市场主体积极性,央企投资、国资、民资、外资共同参与,共同推进规划建设。充分发挥未来社区产业联盟的作用,做强做优产业链、整合提升供应链,使相关企业以一个整体投入建设运营。探索带方案土地出让方式,优先采取“全过程咨询+工程总承包”模式,引入总承包商、全过程咨询师、综合服务运营商等新兴主体,实现建设运营全过程有序可控。政府的引导作用主要体现在规划引导、标准引导、评价引导上,要统筹做好顶层设计,建立健全未来社区项目储备库,抓紧出台未来社区创建导则和工作指南,以政府有为确保市场有效、企业有利、百姓受益。
三要深化央地务实合作,实现互利共赢。要充分发挥央企名企和我省优质企业的优势互补作用,促进资源协同、技术协同、人才协同,在前沿技术攻关、关联产业发展等方面打造央地之间务实合作的样板示范。我省相关企业要深化与央企名企合作,共同打造产业生态圈,推动更多技术研发成果在未来社区试点先行先试,加快成长为行业领军企业。要建立健全央地之间的紧密型人才合作培养机制,尤其是针对全过程工程咨询、立体绿化、智慧运营等人才紧缺的重点领域,不定期开展合作交流,充实人才储备。试点社区所在的市、县(市、区)要主动加强与央企名企交流对接,共同研究制订项目推进工作计划,做到季度有形象、年度有成果,让央企名企在试点项目实施中得资产、得品牌、得市场。
3、大胆创新未来社区建设的支持政策。未来社区建设要见成效,必须在政策供给上力求创新突破,充分挖掘政策潜力,让利于企业、让利于群众,确保试点项目高性价比落地。我们正在研究制定高质量推进未来社区试点创建的政策,主要是探索以下几个方面的政策突破:
一是空间政策方面。改造更新类项目,要在满足原有居民利益、符合建设标准的前提下,以多维度、全局性思维,探索改变原有空间指标“一刀切”的简单化管控,适当增加容积率、突破平面绿地率限制、提升开发强度,通过增量面积租售基本实现资金平衡,让居民“搬得进、住得起、过得好”。
二是用地政策方面。规划新建类项目,土地出让参照“标准地”做法,实行“带方案、带规划、带项目”出让,适当减免土地出让金和相关费用。对于土地复合利用、高效利用的再予以奖励,降低用地综合成本。试点项目认定命名后,可按增存挂钩机制奖励建设用地计划指标。
三是财政金融方面。改造更新类项目的土地出让金净收益,除上交国家部分外,全额返还县(市、区)用于试点建设。对试点成效突出、建成标杆性引领性示范性项目的县(市、区),省级财政将再予以奖励。鼓励金融机构信贷资源向未来社区试点项目倾斜,提供利率优惠。
未来社区建设的“大写意”已经绘就,关键是要建立健全持续推进的工作机制,强化省市县联动、政银企协作、部门间协同,画好“工笔画”,把美好蓝图真正描绘在浙江大地上。
1、健全协同工作机制。加快健全“省级统筹、市级协调、县(市、区)级主抓”的工作体系。省级层面要强化统筹谋划,重点是提供思路、提供标准、提供政策、提供环境,站在浙江改革发展全局的高度,指导各地有序合理、蹄疾步稳推进试点创建工作。发挥22个省级部门工作专班作用,加强试点项目的政策保障、督促指导和服务工作,特别是要拿出突破性的改革举措和政策意见,帮助基层解决现实难题。地市层面要发挥好桥梁纽带作用,结合自身实际出台试点工作实施细则,深化“最多跑一次”改革,打通试点项目审批绿色通道,确保试点项目早开工、早建成、早投用。县(市、区)层面要不折不扣抓好落实,特别是要抓好与央企名企合作的试点项目规划建设,保障试点项目高标准高质量落地。要发挥好新成立的未来社区发展研究中心作用,强化未来社区建设的创新研究和智力支撑。我们将着力营造稳定、可预期、法治化的最佳营商环境,为广大央企名企在浙江投资兴业保驾护航。
2、健全优胜劣汰机制。对标特色小镇建设的经验,实行“宽进严定”的创建制,只要居民有意愿、地方有需求、创建有规划的社区,均可申报创建未来社区,引导各地树立“重实效、轻牌子,上不封顶、下不保底,宽进严定、动态评价”的创建理念。强化扶持政策的“期权激励”,3年一个建设周期,到期验收合格的,予以兑现奖励性的支持政策;已经列入试点,但到期没有达到建设标准、没有实现承诺进度的,该降格的降格、该警告的警告、该淘汰的坚决淘汰,不仅不能兑现奖励政策,还要予以一定的惩罚措施。
3、健全考核评价机制。坚持把人民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满意不满意作为衡量工作得失的根本标准,以居民满意度作为最终评价指标。加强技术创新考核,重点考核数字社区建设水平、绿建技术应用水平、运营管理创新水平;加强非财政投资考核,企业投资、市场化运作的试点项目,优先列入省重点建设项目清单;加强社会效益考核,直接受益居民多、新引进人才多的,优先予以认定命名。按照“托低不限高”原则,在现有33项约束性指标、引导性指标的基础上进一步细化完善,构建标准不断提升的“领跑者”考核评价指标体系,推动各地形成“比学赶超”的良好氛围。完善第三方考核评价制度,试点项目完工后,由第三方按照有关评价标准进行实地核查评估。
“要看银山拍天浪,开窗放入大江来”,未来社区建设大利民生、大可合作、大有作为!浙江打开了开放合作共建未来社区的战略窗口,希望广大央企名企深度参与,以携手共建未来社区为契机,共商合作、共谋发展。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