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浙江在线 >  时政新闻 正文
看自贸区“新雁阵”如何展翅高飞
2019年08月28日 15:17:38 来源:中国经济网—《经济日报》 记者 顾 阳 冯其予 姚 进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编者按:日前,国务院印发《中国(山东)、(江苏)、(广西)、(河北)、(云南)、(黑龙江)自由贸易试验区总体方案》。新设立自贸试验区如何探索差异化发展路径,如何与已有的12个自贸试验区形成有效互动,共促对外开放新格局,如何在“一带一路”建设中更好地发挥自贸试验区平台和“试验田”作用……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邀请专家学者就相关话题举行了圆桌对话——

  形成全面开放经济格局

  主持人:从自贸试验区的区域布局看,未来将形成怎样的发展路径?

  张琦:自贸试验区是新时期我国对外开放的重要平台,目前已设立18个自贸试验区,形成覆盖东西南北中的区域布局,推动形成全面开放经济格局。

  未来,一方面要不断推动各自贸试验区协同发展。加快自贸试验区相互联通、加快局部试点成功经验复制推广、加强集成协调合作,进一步增强自贸试验区制度创新与改革开放探索的实际效果,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另一方面,自贸试验区要与长三角一体化、京津冀协同发展、“一带一路”建设等对接,不断提升自贸试验区建设质量。

  杨长湧:从自贸试验区的区域布局看,其发展路径呈现两个显著特点。

  一是与我国区域发展战略和对外开放重点任务紧密结合。比如,此次设立的6个自贸试验区,加上此前发布的上海自贸试验区临港新片区,体现了“一带一路”、长三角一体化、京津冀协同发展、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等战略推进的新要求、新任务。

  二是包含了所在省(区、市)经济发展的重点区域和对外开放的主要载体。自贸试验区肩负着打造新时代改革开放新高地的重任,需要在要素集聚、资源优质、发展基础扎实、发展前景广阔的区域开展重点试验,才能更好地发挥引领带动作用。

  郝红梅:经过6年实践,各自贸试验区目前发展状况不一样,发展路径也不同。未来自贸试验区的制度创新仍将基于各自经济发展基础、产业发展方向、区位优势特色等因素,但对其发展路径的精准度、特色化、差别化创新要求更高。

  沿海自贸试验区应对照更高标准的国际投资贸易规则新变化和全球治理规则新变化,以投资自由、贸易自由、资金自由、运输自由等为重点,推进市场监管、行政管理等层面的深化改革,率先形成和完善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吸收全球高端要素和产业集聚。

  中西部地区的自贸试验区要通过制度创新持续改善投资环境,加强自身对外部要素的吸纳能力和消化能力,进一步扩大开放准入“门槛”。

  对接“一带一路”建设

  主持人:以自贸试验区为平台,如何更好推进“一带一路”建设?

  杨长湧:更好地发挥自贸试验区对“一带一路”建设的促进作用,必须充分发挥自贸试验区作为新时代改革开放新高地的功能,推动与“一带一路”相关国家和地区的设施联通以及贸易、投资和金融合作。

  比如,在设施联通方面,在有条件的自贸试验区探索建立以“一单制”为核心的便捷多式联运体系,促进国际运输便利化。在投资合作方面,改革完善境外投资管理体制,支持自贸试验区优质企业“走出去”开展产能合作。在贸易往来方面,积极发展跨境电子商务、数字贸易等新型贸易业态,推动贸易自由化、便利化。在金融合作方面,通过金融开放创新,吸引集聚全球优质资本要素。

  郝红梅:在我国现有自贸试验区当中,大多数都担负着直接与“一带一路”建设对接的任务,成为辐射和服务“一带一路”建设的枢纽平台。

  “一带一路”建设在投资、能源、文化等方面的发展空间毋庸置疑,自贸试验区作为开放平台有足够大的吸纳力和辐射力。未来,自贸试验区在“一带一路”经济走廊建设、产能合作、贸易畅通、物流塑造等方面将发挥更大作用。

  张琦:近年来,自贸试验区积极与“一带一路”相关国家开展经贸、人文、科技和通关便利化方面的合作与交流,已成为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平台。

  今后,自贸试验区建设要突出“四个更加注重”,一是更加注重各自贸试验区分工协作;二是更加注重提升与“一带一路”相关国家贸易投资便利化自由化水平;三是更加注重发挥市场、社会主体等作用;四是坚持互利共赢,更加注重合作模式创新。

  大胆试 大胆闯 自主改

  主持人:近日,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要在自贸试验区开展“证照分离”改革全覆盖试点,下一步在制度创新方面还会有哪些突破?

  郝红梅:“证照分离”改革是简政放权的进一步深化,有利于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自贸试验区建设近6年来,在很多领域取得了良好成效,但成绩还是初步的。

  下一步的发展重点,首先是金融创新和改革先行先试。金融市场进一步开放、人民币跨境双向流动、人民币利率市场化等,会在自贸试验区加快推进,率先实现大的突破。

  其次是进一步鼓励自主制度创新。应允许各地方采取一些过渡性监管措施,及时对监控盲区实现补位,使自贸试验区制度创新高地的战略定位实至名归。

  再次是继续提升事中事后监管能力和水平。目前,事中事后监管问题主要集中在部门之间的协调、业务系统的技术及资金、人员的配备方面,政务服务信息化工作资源未到位,综合窗口深化改革仍难以推进,数据资源分散。

  张琦:在自贸试验区开展“证照分离”改革全覆盖试点,是破解准入不准营、切实扩大开放的重要举措和制度创新,进一步放宽市场准入,更大力度激发市场活力。

  下一步,自贸试验区的制度创新要谋求以下突破:一是进一步扩大市场开放。对外资关注度高、有助于推进国内高质量发展和更好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需要的领域,进一步扩大市场开放;二是加快系统集成创新。要围绕自贸试验区产业发展需要,针对产业链全环节、全链条,加快系统集成制度创新;三是从全产业链发展角度加快贸易监管方式创新。在全球价值链发展新特点、制造业与服务业融合发展新趋势下,从全产业链发展视角,加快创新贸易监管模式,为服务贸易发展提供更大便利、拓展新的空间。

  杨长湧:自贸试验区作为新时代改革开放新高地,应紧紧围绕打造市场化、国际化、法治化营商环境,在制度创新方面大胆试、大胆闯、自主改,发挥示范引领作用。

  在加快转变政府职能方面,可以进一步探索“极简审批”,建立健全以信用监管为核心的事中事后监管制度。在投资领域改革方面,可以进一步削减自贸试验区外资准入负面清单,特别是探索扩大教育、文化、医疗等服务业开放。在贸易转型升级方面,可以着眼健全跨境电商、数字贸易等新型贸易业态监管机制,促进贸易便利化。

  需要强调的是,要顺应国际经贸规则迈向高标准广覆盖的趋势,在知识产权保护、补贴政策、数字经济、产业链监管等领域大力推进制度创新。

  发挥示范引领和辐射带动作用

  主持人:未来自贸试验区在推进更高水平改革开放中起到怎样的作用?

  杨长湧:未来自贸试验区应着眼高质量发展,更好地发挥新时代改革开放新高地的示范、引领和辐射带动作用。

  一是在加快转变政府职能方面先行先试,深化“放管服”改革,打造国际一流营商环境。

  二是更大力度吸引境内外优质生产要素,促进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集聚发展,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更好地辐射带动其他区域产业转型升级。

  三是通过打造对标国际的知识产权保护和创新服务体系,推动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集中力量解决科技卡脖子问题。

  四是与“一带一路”建设更加紧密结合,推动设施联通和产能合作等重点任务,成为推动“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点。

  五是探索更大力度的投资贸易自由化、便利化、新兴业态发展和“边境后”规制改革,完善风险防控体系,建设新时代制度型开放的规则引领区、压力测试区和国际对标区。

  张琦:在推进更高水平改革开放中,自贸试验区应着力发挥好四大作用。

  一是继续发挥先行先试作用。随着自贸试验区建设继续深化,仍要牢牢坚持制度创新不动摇,在进一步扩大市场开放、改革创新和对标高标准国际经贸规则等方面,继续发挥先行先试作用。

  二是继续发挥示范引领作用。今后,在系统集成创新和营商环境建设等方面需要自贸试验区继续发挥示范引领作用。

  三是继续发挥辐射带动作用。今后,自贸试验区不断改革创新,完善营商环境,将汇聚更多人才、资金和科技等要素资源,形成集聚效应,继续发挥辐射带动作用。

  四是继续发挥窗口平台作用。自贸试验区不仅是开放创新的新高地、高水平开放的新平台,还要积极拓展国际交流合作、开放共赢发展的新窗口,继续发挥自贸试验区的窗口平台作用。

  郝红梅:未来,自贸试验区的探索作用至少应在三个方面有所体现:

  一是探索新的国际收支平衡模式。中国要建设贸易强国,需要探索通过开放提升服务业竞争力,探索跨境服务贸易负面清单管理模式,探索跨境服务贸易管理体制、促进机制、政策体系和监管模式,争取在自贸试验区率先出台一批跨境服务贸易扩大开放举措。

  二是优先推动与高质量发展阶段相配套的重点领域改革。自贸试验区应推动开放向更广领域、更深层次拓展,创造公平竞争的制度环境。

  三是承担提升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任务。自贸试验区经济实力较强,有深化行政体制改革的基础,有利于探索与开放、利益多元诉求相适应的治理模式。(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 顾 阳 冯其予 姚 进)

标签:自贸区;自贸试验区 责任编辑:沈正玺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Copyright © 1999-2019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浙江在线版权所有

看自贸区“新雁阵”如何展翅高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