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浙江在线 >  时政新闻 正文
【中国那些事儿】
罗伯特·库恩:中印携手抗击贫困 破解人类共同挑战
2019年10月12日 09:58:29 来源:中国日报网

  习近平重要著作《摆脱贫困》英文版、法文版在第二十四届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上展览。(新华网发 赵冰 摄)

  中国日报网10月11日电 中国问题专家、中国改革友谊奖章获得者罗伯特·库恩认为,同为人口大国的中国和印度走在各具特色的不同发展道路上,两国同为发展中国家,也都面临着扶贫减贫问题。尽管两国的贫困人口在成因、数量和程度上存在差异,但是在反贫困的经验等方面可以相互借鉴。

  10月11日,库恩在《中国日报》发表题为《中国和印度可以共同抗击贫困》的评论文章称,进入21世纪以来,中印这两个人口最多的国家和两个文明古国之间的双边关系日益成为国际社会和两国自身的主轴。如果说本世纪上半叶由中美关系定义,那么下半叶或将由中印关系定义。全球繁荣,甚至全球和平,将日益依赖于中国和印度,以及两国合作的程度。

  作者认为,尽管中国和印度之间仍存在一定分歧,但中印关系的重点应该是两国如何合作,利用彼此的优势和经验。

库恩《中国和印度可以共同抗击贫困》文章截图

  首先,两国的战略愿景惊人地相似,在两国的短期和长期愿景中,减贫都是核心,而正是这种明确的共同性可以促使中国和印度为了共同利益而共同努力。

  印度的反贫困运动有三大理念:包容性增长、经济快速发展和农业转型。针对个人的行动包括保健和营养、教育和技能发展以及性别平等。

  在印度总理莫迪的愿景中,基础设施建设非常重要:高速铁路、内河航道、连接所有村庄的全天候公路、连接25万个村庄的宽带设施。

  而基础设施则是中国引人注目的扶贫成功经验的根本推动因素之一,中国有句老话:“要想富,先修路。”

  2019年1月,湖南花垣县十八洞村村民领取产业收益金。新华社记者 薛宇舸 摄

  库恩表示,近几年,他的研究重点是中国的精准扶贫实践,因而对中国的扶贫运动有切身体会。

  改革开放的几十年里,中国领导人把重点放在了经济增长上,让数亿中国人摆脱了贫困。

  2013年,习近平主席首次提出了“精准扶贫”理念。“精准”是指为每个贫困家庭定制个性化的脱贫方案。中国的精准扶贫,每年使1000万至1400万人摆脱绝对贫困,其成功与否取决于严格、量化和透明的程序。脱贫标准除了以年收入标准方法衡量,还包括要有足够的医疗、教育、甚至卫生设施,如是否有冲水马桶。

  中国扶贫采用了多种扶贫方法:产业扶贫,创造可持续发展的微型企业;异地搬迁,将人们从偏远地区转移;提供教育和培训;为生活在环境脆弱地区的人提供生态补偿;还有社会保障、医疗补贴和对失业者的直接补贴。每个贫困家庭都得到了帮助,每个村庄都有指定的官员来执行有针对性的措施。省、市、县、乡、村五级党组织负责人共抓扶贫。第三方机构定期和随机进行评估,以确保准确性。

  库恩说,这些年来,他走遍了中国许多地方,包括最穷的地方——“这就是为什么,尽管我自以为对中国很了解,我还是对我的发现感到惊讶。”

  库恩发现,每个贫困家庭都有自己的档案,一个名副其实的笔记本,每个家庭都有自己的目标计划,以使每个家庭摆脱绝对贫困,每个家庭的脱贫进程都定期受到评估并集中报告。2019年初,中国生活在绝对贫困中的人数已经下降到1660万,中国有望在2020年消除所有绝对贫困。

  中国和印度如何携手合作,分享经验,团结起来抗击贫困?

  作者称,为了促进这一进程,不妨在北京和新德里设立“扶贫机构”研究所,效果有三:

  第一,推动两国减贫程序、项目和经验双向交流。

  第二,优先实现减贫的数字化,如远程医疗和互联网教育。

  第三,中国和印度能够在其他发展中国家开展扶贫合作,综合彼此的程序、项目和经验。

  研究所还应发布包括白皮书、研究报告、个案研究、手册等材料,定期举办会议和专家交流。

  作者最后说,中国表示,中国的智慧和经验可以为发展中国家实现现代化、解决人类面临的问题提供新的途径。印度指出,其独特的发展经验可以成为世界的典范。传统观点认为中国和印度是天然的竞争对手,但消灭贫困的目标却可以使两国成为天然的盟友。

  关于作者:罗伯特·库恩是美国库恩基金会主席、中国问题专家,2018年荣获中国改革友谊奖章。

  

标签:中国;印度;中印 责任编辑:沈正玺
相关阅读
微信分享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Copyright © 1999-2019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浙江在线版权所有

罗伯特·库恩:中印携手抗击贫困 破解人类共同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