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4日,世界银行发布《2020年营商环境报告》,中国营商环境全球排名从去年的46位跃升至31位,跻身全球前40。在本次世行报告评估周期内,最高人民法院针对牵头负责的“执行合同”“办理破产”和配合的“保护中小投资者”三个指标,发布了3个司法解释、2个指导意见、2个工作方案和1个规范性文件,改革成效得到世行报告高度认可。营商环境是企业生存发展的土壤,良好的营商环境将刺激内外投资,激发创业、创新热情,促进高质量发展,提升国际竞争力,让一个国家走入持续繁荣稳定的良性循环。世界银行按照企业从成立、日常经营到可能破产的全周期流程,设置了十组指标,对各参评经济体的企业营商环境进行逐项评级并得出综合排名。该排名以“所测即所得”著称并得到了世界范围内的广泛承认。
排名越靠前,则表明在该国从事企业经营活动越规范、越容易。近年来,我国营商环境全球排名不断攀升,这意味着国家为改善营商环境,不断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已见成效,更在国际上对标先进经验、对接通行规则,得到了国际认可。而各项、各级指数在纵向上历年排名的变化图,也是一张我国在政治、经济、法治及对外开放等不同领域的改革晴雨表。
市场经济在本质上是法治经济,法律运行的效率与保障力度正是世行评估的重要标准。客观上,中国法院在本次评估中向国家与人民交出了一份“美丽”的成绩单:评价民商事司法制度与法院工作质效的“执行合同”指标全球第5,其中,体现司法制度与工作机制的“司法程序质量”排名第1;评价市场救治退出机制与质效的“办理破产”指标较去年上升10位;评价在投资者发生利益冲突时法律对中小投资者保护力度的“保护中小投资者”指标排名较去年上升了36位。在我国被世行营商报告记录的8项改革措施中,最高院实施了3项。
漂亮成绩单的背后,实际上是中国法院通过深入推进司法改革,在司法公平、司法效率、司法透明度上所取得的长足进步。近年来,我国法院司法改革的力度、广度和深度可谓前所未有。一方面,通过审判体系和审判能力的现代化,大力提升审判质量、效率和司法公信力;另一方面,高度重视信息技术与审判业务的深度融合,建成并不断完善审判流程、庭审活动、裁判文书、执行信息四大司法公开平台和司法大数据管理和服务平台,智慧法院建设格局初步形成。
而就在本次评估周期内,最高法结合审判实践,针对办理破产、执行合同、保护中小投资者等领域存在的制度性短板,出台了多项司法解释,进一步规范民商事案件延长审限和延期开庭,提高庭审效率;要求上网公开审理期限、结案率、单一案件审判流程等信息,增强司法透明度;促进立案、审判与执行工作的顺利衔接和高效运行,保障当事人及时实现合法权益;提升债权人以及中小投资者的合法权益和话语权。
中国法院为改善营商环境所做出的努力与取得的成绩有目共睹。这充分展现出人民法院在打造国际一流营商环境中的担当作为,充分体现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司法制度的优越性,充分反映出人民群众与国际社会对中国司法制度的认可,充分表现出中国司法改革与司法智慧对全球改革的贡献。
我们有理由相信并期待,随着司法改革的纵深发展,中国法院能够用更加优质精准高效的司法服务,助力形成更为稳定、透明、公平、可预期的制度环境,为构建市场化、国际化与法治化的营商环境提供最根本、最稳定、最长久的司法保障。(舒锐)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