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浙江在线 >  时政新闻 正文
新春走基层 | 蹲点之江实验室:瞄准前沿科技 团队争分夺秒
2020年01月21日 17:15:33 来源:新蓝网-中国蓝新闻客户端 记者 张楠 王超栋

  2017年成立的之江实验室,是浙江全力打造的新型科研机构。成立两年来,之江实验室以重大科技任务攻关和大型科技基础设施建设为主线,瞄准前沿科学领域来布局科研项目。新年伊始,实验室里又在忙些什么?

  新年伊始,之江实验室南湖园区的工地上,我们遇见正在盯工程进度的之江实验室主任朱世强。“这是之江实验室的主楼,主楼总的是17层,现在已经16层了,就马上就要结顶,我们其实没有在等园区的建设,所有的工作科研项目都在加速的推进。”朱世强说。

  之江实验室南湖与普通工地不同,这里的建筑有的要安置大科学装置,有的要建设超净间,几乎每幢楼都有自己的建设要求。园区预计今年底就要投入使用,为此,整个工地都在昼夜赶工。

  然而,与工地的建设相比,更赶的,是科研的进度。

  园区向东,驱车穿过一片荒草地,再翻过一座小坡,就是之江实验室自主低空载人飞行器团队的试飞场地。这里,目之所及,都是十几个博士自己动手开荒建起来的。

  智能机器人研究中心副研究员黄冠宇说:“整个场地都是我们来浇筑的,板房也都是我们自己来盖的。”

  智能机器人研究中心主任助理谢安桓说:“如果按照常规等场地、实验设备到场再弄的话,那我们现在可能还看不到东西呢。”

  无人驾驶载人飞行器瞄准了低空飞行领域,大家都看好前景,但核心技术还在起步阶段。为了抢占先机,一年前,之江实验室就迅速组建本土团队,分秒必争投入研发,现在研究水平已处于业内第一梯队。

  瞄准前沿科技,坚持自主可控,争分夺秒推进原始创新,这是之江实验室自成立以来一直保持的节奏和状态。新年后,天枢团队这间会议室里,正马不停蹄地进行一场场代码分享会。

  中国工程院院士、之江实验室首席科学家潘云鹤说:“之江实验室搞这个天枢平台就是我提出来。如果自己不建立开源平台的话,你永远不能走上高水平,所以必须自主可控。”

  天枢,是北斗七星中最亮的一颗,之江实验室以此命名人工智能开源平台,寓意着要在中国的芯片产业,趟出一条自主可控之路。可开源平台是一个复杂的系统:从芯片硬件,到操作系统,再到数据库和编译,涉及面非常广。作为之江实验室筹建后的第一批项目,天枢邀请潘云鹤院士坐镇,迅速组建起100多人的本土团队,摸清学术前沿进展、遍访相关领域的企业和平台,仅用不到两年的时间就完成了总体框架构建和核心代码开发。

  人工智能算法与平台研究中心主任助理单海军说:“我们大规模并行计算的效率和我们自动并行的模式以及应用性上来讲,我们应该都是领先。”

  目前,除了“天枢”人工智能开源开放平台,之江实验室还快速布局了超级感知、脑机融合、地外探测等近40项自主科研项目。而凭借迅速集聚的原始创新能力,2019年,之江实验室拿到了22个国家重大科研项目,其中不少都是着眼国家战略科技,保障重大基础设施的安全。

  工业互联网研究中心副主任研究院张汝云说:“我们做的就是在我们国家关键基础设施中,增加一层金钟罩铁布衫。”

  “实验室的很重要的一个使命,就是要成为我们国家的战略科技力量,那么所谓国家的战略科技力量,就是要解决国家的战略问题。”之江实验室主任朱世强说。

  成立短短两年,从布局众多前沿项目,到吸引顶尖科研团队,之江实验室的效率和吸引力从何而来?请继续关注《蹲点之江实验室》下篇。

标签:开源;之江实验室;人工智能;园区;研究中心 责任编辑:朱戈倩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Copyright © 1999-2019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浙江在线版权所有

新春走基层 | 蹲点之江实验室:瞄准前沿科技 团队争分夺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