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疫病的恐惧蔓延时,有一个职业的分布与疫情高度重合。他们是医务工作者。
在安全的后方,我们透过手机屏幕看到医务工作者的坚忍,有时也捕捉到一闪而过的柔弱。他们有的主动请战,只是不愿让家人知晓;他们有的8小时密封在防护服里,任汗水淌下、睫毛凝霜。他们比任何人都清楚,过度疲劳在这个时刻意味着什么,却把自己关在留观室里,让晚饭凉了又热。正是这群普通人的逆行,让人心不致沦为一座孤城。但在这场甚至不允许“志愿者”存在的灾难面前,逆行者也难免孤单。
比疫情更让人担忧的是,他们不只要对抗病魔,还要防范身后刺来的刀笔。疫病尚在传播时,北京三名医护人员被持刀砍伤;坚守在“起爆点”的工作人员,竟被造谣“患病躲藏”。作为法律人,我们有必要查明动机、搞清原因,但这并不妨碍我们将有血有肉的痛恨,无条件地投向一切针对医务工作者的中伤。这场灾难面前,法院人无法与医务工作者同行,但我们可以告诉他们“你不孤单”,我们可以让法律成为支撑勇气的力量。
你不孤单,因为向你发泄的怒火只能自焚其身。去年12月24日,患者家属孙文斌在急诊抢救室内,将尖刀刺向值班医生杨文,导致医生死亡。案发之后不到一个月,人民法院向社会宣告了一审结果:被告人孙文斌犯故意杀人罪,判处死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案件之中有个细节值得回顾,法院经审理认定孙文斌如实供述、构成自首,但在判决中明确指出,“鉴于孙文斌犯罪性质极其恶劣,杀人手段特别残忍,情节、后果特别严重,社会危害性极大,虽有自首情节,但不足以从轻处罚”。逝者已矣,行凶者领刑无法弥补暴行的创伤,但及时予触碰“逆鳞”者刑罚,足以给生者坦然前行的希望。
你不孤单,因为法律是为你遮风避雨的甲胄。依法严惩、预防在先,是人民法院办理涉医案件的一贯原则。早在2014年,最高人民法院已会同有关部门出台意见,明确对伤医、“医闹”等六类涉医违法犯罪行为从严处罚;2017年底,最高人民法院发布医疗损害责任司法解释,对“生死矛盾”中若干争议问题进行明确。我们深知,医学是神圣的学科,但也是一门不确定的专业。这些规范的目的,往正式说是严惩涉医犯罪、推动医疗纠纷的法治化解决。用更直接的话讲,则是在保护患者合法利益的同时,通过司法程序为医务人员最大限度地吸收风险。救死扶伤,力竭不惮,法律应为医人者卸去伤心的隐患。
你不孤单,因为法律支持的安全与尊严,将与你的誓言终身相伴。坦率地说,仅靠法律和司法,难以彻底杜绝医患纠纷——它需要强制,更需要从心中涌出的认同。但是,建构社会对医务人员的信赖与尊重,法律却是最坚固持久的一环。在发现共同价值的层面上,当前的司法可称社会的“声带”。每一起涉医案件的宣判,都让丑行更加千夫所指,都让全社会重新体认共同体的呼喊。哪怕舆论的感激与关注在灾情平息后散去,但由民族记忆凝聚起的法律规范,将为所有牺牲和奉献,积蓄起不受时间磨蚀的制度遗产。在由法律牵引的社会氛围里,无须惩罚威慑,所有医务工作者的生命与人格自然不容亵渎、不可侵犯。
向一心赴救者致敬。你的职责令你殒身不恤,我的使命就是确保你的逆行不再孤单。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