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北京1月29日讯 记者吴佳佳报道:春节假期临近结束,返程高峰即将到来。针对疫情有可能扩散的危险,国家卫生健康委今天举行发布会,介绍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预防公众指导建议。中国疾控中心副主任冯子健表示,目前各地有关部门和专业机构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国家卫生健康委近日印发了一系列通知和技术指南,强化对防控工作的指导。中国疾控中心编写了公众预防的指南,设置了6个常见的场景,提出了个人疫情预防的建议。
冯子健在会上表示,建议民众从离开疫情流行地区的时间开始,连续14天进行自我健康状况监测,每天要做2次。条件允许时,尽量单独居住,或者居住在通风良好的单人房间,并尽量减少与家人的密切接触,减少外出活动,尤其是避免到人员密集的公共场所活动。要了解返回地的发热门诊的分布,与家庭医生、社区医生保持联系。如果出现了发热、咽痛、胸闷等可疑症状,应该根据病情及时就诊。
“希望更多居民主动报告、主动隔离、主动参与防控,群防群控,早日战胜疫情。”北京市方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任吴浩在会上呼吁,随着疫情的发展和新闻媒体的传播,广大老百姓应该达成共识: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诊断、早治疗是最佳、最有效的办法。“目前要动员社会力量进行网格化、地毯式管理,从而实现综合性防控,这样才能防止疫情的输入、蔓延和输出,最终控制疾病的传播。”吴浩说,通过多渠道对辖区居民普及知识,让居民认识到,现在短暂的约束是自觉主动配合防控的举措,是为了今后能和家人更好地生活,也是对自己、家庭和社会负责任的体现。
在回应“500万人在春节前离开了武汉”,社区该如何防控病毒传播等相关问题时,吴浩表示,我们共同的敌人是疾病、是病毒,而不是武汉人。我们的目的是隔绝疫情,但不是隔离真情。“当前疫情形势比较严峻的条件下,控制潜在的传染源,大家一定要理性对待。”吴浩说。
当被问及老人和儿童感染情况时,冯子健表示,从目前疫情监测的情况看,确实已经发现一些儿童和婴幼儿的病例,但这些病例临床症状、病情比较轻,重的还是以中老年人为主。目前来看,主要是有慢性疾病的中老年患者死亡的概率相对高一些。建议在疫情防控的过程当中,特别是疫情发生强度比较高的地区,加强对儿童和老年人的保护。
口罩等医用物资短缺成为各地常态,面对疫情全民戴口罩的趋势也让口罩变得更加紧缺。那么,该如何正确使用口罩?冯子健表示,佩戴口罩进行防护,首先是基于个人暴露疾病的风险来考虑。“医护人员风险最高,严格按要求佩戴防护用具,其他人要有所选择。如果没有近距离接触、飞沫传播等情况,没有必要戴口罩。如果出现发热等症状,无论居家还是去就诊等均需要戴口罩,公众前往公共场所,乘坐公共交通工具,也建议戴上口罩。”他同时表示,公众不必随时更换口罩。“医护人员对佩戴时间有严格规定,其他公众不必戴一次换一次。”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