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成都3月6日电(记者李倩薇 卢宥伊)“最高体温36.4摄氏度,请通过;最高体温36.2摄氏度,请通过。”3月5日,在四川省成都市春熙路商圈的一个商城门口,一位头戴智能测温头盔的工作人员吸引了来往市民的目光。迎面而来的路人的体温,会显示在头盔目镜的虚拟现实显示屏上。
近日,在成都、上海、深圳等地,一批佩戴这种头盔的工作人员在人流量较大的地铁口、步行街、大型会议现场上岗。
在成都春熙路步行街上,佩戴智能头盔的工作人员为来往市民排查体温。新华社记者 薛晨 摄
疫情防控人员刘涛两三天前开始使用智能头盔执勤,“它可以待机8小时,比体温枪测温更高效安全,也解放了双手。”刘涛说,头盔可完成对前方5米范围内所有目标人员的扫描,如果发现体温超过37.3摄氏度的发热人员,头盔立刻自动声光报警。不到2分钟的时间,智能头盔可以完成超过百人的体温筛查和记录。
春熙路步行街管理办公室工作人员官雨说,春熙路步行街人流量较大,之前步行街一个卡口的来往人员体温监测可能需要4到6名工作人员,使用头盔后,这项工作只需要1名工作人员。
来往人员的体温值会在头盔内部的虚拟现实显示屏幕上实时显示。新华社记者 薛晨 摄
智能头盔研发方有关负责人说,通过外置红外摄像头,该头盔有毫秒级响应的自动测温功能,测量信息呈现在佩戴者眼前,观感如同在3米内看一台70寸的电视。“它有助于在大人流中安全、高效地发现发热者。”
“智能头盔、测温机器人、无人机……自疫情发生以来,成都启动了多项高科技助力疫情防控。”成都市锦江区新经济和科技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伴随着复工复产高峰期到来,将有更多的高科技应用辅助疫情防控工作。
- “我想为战‘疫’再做点贡献!”——重庆丰都乡镇医生杜天勇战“疫”记
- 广州的车站疫情防控到位吗?来看突击检查结果
- 红外热成像体温仪测量准确吗?专家:适合多目标 精确性会受环境影响
- 疫情防控,交通领域用了这些“黑科技”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