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消息(记者 田雨棣 编导 吕媛媛):同济医院光谷院区是武汉市新冠肺炎重症病人集中收治定点医院之一。来自上海、广东、山东、浙江、江苏、福建等6省市17支国家医疗队的2349名医务人员,与同济医院近800名医务人员并肩战“疫”。截至3月21日上午7时,光谷院区累计收治病人1452例,重症危重症占80%以上,累计出院805人。如何把这么多支精锐队伍整合成一个能战斗的集体?在提高危重症病人治愈率、降低死亡率方面,光谷院区有哪些可供全球借鉴的经验?央视网记者专访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党委常委、副院长,同济医院光谷院区抗疫重症定点医院院长刘继红,听他讲述同济光谷的抗疫故事。
央视网记者:同济医院光谷院区在改造发热门诊和隔离病区时面临的最大难点是什么?
刘继红:那个时候(最大的困难)就是找不到工人。我们改造的图纸一两个小时就画出来了,但到处都找不到工人。通过当地政府的支持,我们才找到两支队伍,(他们是)建设火神山医院的,从中抽调了一批工人通宵工作来改造。不到4天时间,2月9日就全部改造到位了,当天就开始收病人。
央视网记者:疫情期间,同济医院光谷院区成立了战时医务处。您觉得战时医务处最大的特点是什么?
刘继红:战时医务处就是强调“战时”,很多平时的医务处有一个长期的、慢性的过程,很多制度慢慢磨合、慢慢建立。这回来不及,立的规矩就要执行,军令如山倒,就是一个“急”字。我个人觉得这个时候没有那么多理由可讲,大家就是要做事。你听懂了,要执行;没听懂,也要执行。
央视网记者:支援的医疗队医生跟同济医院的医生之间的协作策略是怎样的?如何让队伍更好地协同作战?
刘继红:国家卫健委派的17支国家医疗队,来自6个省市——上海、福建、山东、广东、浙江、江苏,每支医疗队有30名医生、100名护士。其中,上海华山队接管ICU病房,他们有30名医生、180名护士,一共2349人。我们光谷院区自己有将近800名医务人员来配合各个医疗队工作。他们一个队负责一个病区,我们有17个病区,一共是828张床,其中30张床是ICU床。
我们17支医疗队实际上有100多个单位的人员组成,医务人员的来源很广泛,专业也很广泛,有内科的、有外科的、有搞院感的、有搞儿科的,各种科室医生都有。这个时候怎么捏合?通过几个会议,其中一个是队长联席会,尽快地把我们的思想(统一),把大家的困难都讲出来,共同来克服。
为什么大家关系都处得很好?他们知道我的风格、同济的风格,任何事情不过夜,你提出问题,我今天一定给你解决,因为他(们)提的问题也没有解决不了的事情,基本都是医疗设备、防护物资、医疗器械、药品(等),这些事情我们同济医院都能解决,基本上没有解决不了的问题。不但能解决,而且当天就要解决。他们各个医疗队感觉到我们工作的氛围和执行力,他们觉得他们提的问题都解决了,互相之间就会有一个促进作用。
央视网记者:光谷院区对重症病例采取了哪些治疗方法?取得了怎样的效果?
刘继红:我们初步讨论以后,基本上达成了一个共识——这个疾病没有特效药。没有特效药该怎么治呢?最重要的治疗方法就是支持疗法。我们总结了三大法宝:第一个是关口前移;第二个是多学科合作;第三个是精细化管理,也就是个体化医疗。很多病人有基础疾病,对于每个病人的这种情况,我们进行一对一地(治疗),每个病人的情况不一样,我要求每个队在管理上实行责任医生制,每个病人有责任医生。我(们)还成立了8个小分队,比如,插管队、护心队、护肾队以及最近的康复队等。
我们通过关口前移、多学科合作以及8个小分队发挥作用,再加上病人的个体化治疗,目前来说基本上运行比较顺畅。
央视网记者:在医院感染防控方面,同济医院光谷院区是如何做的?
刘继红:院感的保护是一贯的,这是最基本的。不保护好自己,不保护好医务人员,怎么来治病呢?主要是几个层面,首先是院感的教育培训。培训有很多方法,我们一开始就开培训会,一对一地教,这个过程是“永远在路上”,不是说一次培训就到位了。每天培训,实时培训,在工作过程中培训,永远不能麻痹大意。
我们还组织了11个人成立院感小组,院感小组每天开会、落实、培训,后来我们还增加了摄像系统来监控。开始是一对一、人跟人,后来通过对讲、视频来节约防护服,做到人人互相监督。监督是为了安全,有一个小环节搞错了、不到位,可能就会造成终生的遗憾。院感是我一直非常重视的,要保证医务人员的安全。
央视网记者:您认为同济医院光谷院区的救治方案和经验对于全球疫情有何借鉴价值?
刘继红:前不久世卫组织考察组到我们院区来过,他们对我们同济的整个防治很满意。我们武汉的医务人员不够,国家调拨了各种防护物资和人员来(武汉)。国家卫健委还做了一个非常英明的决策:当时物资很紧缺,每个医疗队自带一周的“粮草”。每个队至少带了一台呼吸机,有的带了两台,有的带了三台。ECMO当时也带了两台。还有防护服,他(们)也准备了一周的防护服,后面我们再慢慢地接上去。因为当时武汉市医疗物资很紧张,他们把这些东西都想到了,要带上“武器”。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