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学校普遍比较重视毕业年级的心理疏导,激励学生以自信的心态备考。今年毕业年级学生的心理状况更加复杂,缓解学生的心理压力是“急学生之所急”。要做好考试延期后的复习计划安排以及学生升学规划引导,科学、准确解读有关政策变化对学生的影响,避免学生受繁杂信息尤其是一些带有焦虑营销性质的“政策解读”的干扰。
当前,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形势持续向好,疫情在全国范围内得到有效控制,各地中小学积极推进开学复课工作。为更好帮助各地师生顺利适应新学期,以更积极心态投入开学后的教育教学工作和校园学习,教育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专家指导委员会近日向全国中小学校提出新学期加强心理健康教育10条指导建议。
中小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既是学生自身健康成长的需要,也体现了社会发展对人的素质要求不断提高的趋势。2015年教育部发布的《关于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意见》明确,要根据学生心理发展特点和身心发展的规律,有针对性地实施教育;面向全体学生,通过普遍开展教育活动,使学生心理素质逐步得到提高;关注个别差异,根据不同学生的不同需要开展多种形式的教育和辅导,提高他们的心理健康水平。概括而言,心理健康教育要以学生为本,重视学生个体差异,做到科学性、实践性、针对性“三性并举”。
在全国各地中小学陆续开学复课之际,教育部发布加强心理健康教育的指导建议,体现了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践性和针对性。客观而言,这是所有中小学校师生第一次面临完全不同的教育环境:有的地方延期开学时间长达两个多月;在延期开学期间,学生都呆在家中,学科知识学习大多依靠在线学习;开学复课后,校园生活并没有回到完全正常状态,戴口罩上课,保持社交距离,是疫情防控下的校园学习生活的常态;受疫情影响,毕业年级的考试、招生时间均推迟,相比往年的毕业生,今年毕业的学生面临更多的挑战和考验。所以,加强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也是增强学生适应学习生活环境及其变化的能力。
众所周知,即便是在按部就班的学习生活中,中小学师生都可能遇到各种心理问题,现在外部环境发生各种变化,更可能让一些学生增加焦虑、紧张、不安等因素。在疫情防控下开学复课,要做好科学的疫情防控与学校开展教育教学活动之间的平衡,就需要重视师生心理健康教育,让所有师生有积极、从容的心态应对各种变化,做到有条不紊、处变不惊。
当前,虽然国内疫情已经基本得到控制,但仍然面临很大的境外输入压力,加上有地方仍有零星病例出现,学校开学复课后的安全管理压力很大。总体看来,大部分地方和学校的安全管理措施是科学合理的,但也有少数地方和学校的管理措施明显失当。这些不合理的管理措施会分散教师教育教学的精力,甚至让教师产生负面情绪,进而增加学生的紧张情绪。开学后的管理措施,应该基于防控专家的建议,广泛听取教师、学生和家长的意见而制订。这样既让师生表达自己的意见,也能提高对管理措施的认可度,减少因不理解、抱怨等导致的矛盾冲突。
教育部指导意见提及考试延期对毕业年级学生带来的影响,要求为毕业年级学生提供全方位支持,协助学生以自信平稳的心态积极备考。从以往的情况看,我国学校普遍比较重视毕业年级学生的心理疏导,激励学生以自信的心态备考。今年毕业年级学生的心理状况更加复杂,缓解学生的心理压力,对学校来说可谓“急学生之所急”。要做好考试延期后的复习计划安排以及学生升学规划引导,科学、准确解读有关政策变化对学生的影响,避免学生受繁杂信息尤其是一些带有焦虑营销性质的“政策解读”的干扰。
加强师生心理健康教育,是开学复课后做好疫情防控与学校教育教学的重要出发点和目标之一,需要政府教育部门、学校、教师、家庭各司其职。从根本上说,就是要做到以教师、学生为本,尊重科学教育包括心理健康教育的规律,营造和谐有序的校园氛围和家庭氛围。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