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浙江在线 >  时政新闻 正文
苏州相城:链上治廉:区块链+“三资”监管开创基层监督新模式
2020年09月21日 07:54:25 来源:

  链上治廉:区块链+“三资”监管开创基层监督新模式

  ——江苏省苏州市相城区以数字化手段推动基层“三资”监管

  江苏省苏州市相城区纪委监委  章鸣林 翟喜凤

  区块链技术具有去中心化、信息共享、智能合约、不可篡改性等特征,是一种基于透明公开、共识共享的信任制度、治理工具,更是一种推进新时代纪检监察工作高质量发展的信息化监督手段。区块链在农村集体“三资”监管领域的运用,集大数据综合分析、矛盾风险实时预警、流转阳光公开等功能于一体,能够通过对“三资”全周期、全流程监管,强化溯源追责,推进“四项监督”、“三不”机制一体推进,不断构建基层治理新格局。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将健全党和国家监督体系上升到国家治理的高度,提出完善权力配置和运行制约机制、一体推进“三不”体制机制要求。苏州市相城区将区块链作为推进现代治理的监督手段,以“三资”监管为切入口,开展全周期、全流程、全方位“链上治廉”的实践探索,着力推进发展链、治理链、创新链的有机统一,切实将改革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

  一、区块链+“三资”监管的必要性

  区块链技术是基于分布式记账、智能合约、共识机制、加密算法等集成的共享数据库,具有不可伪造、全程留痕、可以追溯、公开透明、集体维护等特征。因此,将区块链技术运用到“三资”监管领域,能够发挥其独特的监督优势。

  推进基层治理的需要。苏州市相城区位于苏州北部,因伍子胥“象天法地、相土尝水”而得名,总面积近490平方公里,下辖94个村(社区),2019年底户籍在村人口33.2万人。作为苏南经济发达地区,相城农村集体“三资”底数较大。截至2020年6月,全区村级集体总资产为85.14亿元,经营性资产为45.43亿元。2019年全区村均收入1057万元,村均支出853万元。用好“三资”,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进科学发展的重要课题。区块链技术是建立信任机制的透明治理工具,以分布式点对点网络建立“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格局。区块链+“三资”监管,实现“三资”领域所有数据链上可见、透明公开、全员共识,强化流程监督、突出统筹分析、服务科学决策,为提升基层治理能力发挥作用。

  规范权力运行的需要。基层是党的执政之基、力量之源。“三资”领域是基层权力运行的重中之重,直接关乎党的形象和群众利益。近年来,相城区在“三资”监管领域开展了包括村级财务“第三方代理”、农村集体资产资源“线上交易”、农村集体“三资”监管“e阳光行动”、村级资金非现金结算及“政经分开”等多种实践探索。其中,2018年在村集体所有权和收益权不变的前提下,各村(社区)将村级经营性资产委托镇级村(社区)集体经营性资产集中经营管理办公室统一经营管理。但是,在2018、2019年针对“三资”领域开展的3轮督查,以及2019年开展的村(社区)回归本职专项巡察中发现,基层“三资”领域仍然存在资产资源家底不清、合同租金收缴不规范、产权交易监管不到位等问题。从近年来查办的案件情况来看,套取挪用资金、冒领惠农补贴、签订长期合同、隐瞒资产资源、怠于收缴租金仍然是违纪违规行为的主要表现。 “三资”监管链作为防范风险、制约权力和预防腐败的制度性工具,利用链上数据不更更改、客观真实、溯源可查使“制度的笼子”更密,能够压缩权力寻租空间,提高监督质效。

  创新监督方式的需要。2019年10月2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八次集体学习时强调,要把区块链作为核心技术自主创新的重要突破口。区块链技术在政务领域的运用,尤其在监督场景上的应用,必将为推进新时代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提供新的助力。今年,相城区获得“江苏省区块链产业发展集聚区”挂牌,已经集聚47家区块链公司,建立了包括司法存证、海关监管等在内的38个应用场景,在开展信息化监督方面具有独特的技术优势。从目前“三资”监管的信息化建设情况来看,各类数据资源分散于农业农村部的清产核资系统,省、市产权交易系统,苏州市“三资”监管平台,各镇级资金管理系统等多个数据平台中,数据壁垒未被打破。由于数据的不贯通,数据的真实性、完整性都难以保证,给权力寻租带来了一定的空间。在全区高质量、跨越式发展的时代背景下,利用区块链技术实现全数据、全对象、全流程、全事项贯通监督,加强对资金管理、资产交易、合同管理、工程建设等背后权力运行的监督与制约,为规范权力运行、贯通“四项监督”、一体推进“三不”提供了有力武器。

  二、区块链+“三资”监管的契合性

  在开发建设“三资”监管链的过程中,相城区纪委监委采取不另起炉灶、不增加基层负担的方式,将原“三资”监管平台进行贯通,实现数据上链、交叉验证,为主管部门相城区农业农村局、区镇纪委监督提供有力帮助。通过让算法多跑路,打破了原平台数据壁垒,实现了全数据贯通;加强对所有流程背后的权力监督,实现了全事项贯通;所有参与“三资”的人员、组织、企业全部设立了区块账户,实现了全身份贯通,真正实现了穿透式监督。

  链上治事:以分布式记账实现全周期监督,从单一片段走向系统循环。区块链的分布式账本,通过密码学算法(哈希函数)获取数据,以加盖时间戳的方式有序记账。所有数据一经上链不可更改、全程留痕。传统大数据模式下,数据高度集中,一个节点就可以篡改所有数据。区块链去中心化的特点可以形成多个节点,每个节点共享数据,修改一个节点的数据不能获得其他节点的信任,从而实现信任价值的传递。在“三资”监管链中,通过交互验证打破数据造假的可能,形成对区纪委监委、区农业农村局、各镇(街道)财政与资产管理局的公开账本。实现资产存量、结构、变动、立项、招投标、合同签订、收付款等全生命周期全过程监管,将监督嵌入到每一个流程中去。在监管链上,可以掌握一宗资产在不同时间节点下的状态。比如,以某镇的一宗资产为例,在数据上链后,就发现了问题,该宗资产于2016年6月在交易系统里签订合同,2017年6月补登入登记系统,今年6月处于闲置状态被预警,今年8月又因签订超过3年的合同被报警。

  链上治权:以智能合约实现全要素监督,从分散条线走向贯通整合。智能合约是对监督规则进行定义编程,如果预先设定的条件得到满足,就会高度智能化地执行流程监控与监督。通过智能合约对履行记录进行链上监督,对违规操作的账户和不良资产做到实时监控报警,全面制约权力运行。在三资监管链里,共设置了40个预警提醒项。其中,资产里对资产闲置、工程逾期、合同到期、超期,招租报名率低等进行报警;资金里对支付金额较大、支付频率高、支付超标、支付超预算等进行报警;项目里对中标异常、合同拆分等进行报警等。同时,将预警提醒项分别与区农业农村局主管部门、区纪委进行关联,在区农业农村局里,按照资产、资源、资金、项目分为4大类。在区纪委的部分,按照机制,以及“村资镇管”进行分类,同时与履职不力、涉嫌利益冲突、侵害群众利益、违反八项规定精神等问题线索进行核查。

  链上治勤:以跨平台身份统一实现全对象监督,从业务流程走向监管角色。区块链技术,为“三资”监管中的各参与者建立统一的区块链账户。用户在“三资”监管系统中的所有操作记录,都将通过区块链上链存证,实现系统操作记录的留痕,建立了可溯源的追责体系。同时,通过不同身份匹配设置,进一步强化群众监督力度,实现对基层小微权力运行的有效监督。依靠区块链链上数据抓取,实现对村务公开事项的标准化管理。群众借助二维码、微信小程序、APP等方式可以对公开事项进行监督,杜绝公开不全、内容不实等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同时,经授权群众对经营性资产出租情况、村级在建零星工程、民生领域奖补资金发放情况进行监督,并将情况及时反馈给各地纪(工)委,强化追责问责,贯通党内监督、监察监督、社会监督、群众监督。

  三、区块链+“三资”的实效性

  实现“四项监督”贯通新局面。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决定》提出“推动各类监督有机贯通、相互协调”的要求。在运用区块链技术强化“三资”监管的过程中,区纪委监委将“四项监督”贯通与基层小微权力运行监督有机结合,实现信息全透明、监管全流程、公开全阳光,真正构建了自上而下、全面贯通的立体监督体系。如,区纪委监委针对2019年村(社区)回归本职专项巡察中发现的北桥街道2018年闲置的资产进行整改“回头看”,链上比对该街道资产交易情况、闲置情况,实现整改到位。在开展日常监督方面,将监督延伸到民生资金发放上来,将市纪委监督平台下发的关于低保金、尊老金违规发放的213条问题线索转交派驻纪检组、派出监察员办公室处理,派驻组开展与区民政局主管部门的数据核对、履职调查;派出监察员办公室将问题线索转办联系地区纪(工)委核查,并通过区块链平台将核查信息推送给有关村(社区)廉勤监督员,对低保金发放优亲厚友、低保户资产情况、低保户经商办企业等进行监督,并及时将结果反馈给区镇纪委。低保户退出率达99.7%,严肃问责违规发放、监管不力、履职不力问题。

  实现“三不”一体推进新机制。依托区块链建立的溯源追责体系,破除了诸如合同签订不规范、履约不到位以及管理中主体责任不清晰、管理缺位等问题,压实责任意识。2018年集中经营管理改革后,“三资”领域案件由全年案件总数的20%以上下降到2019年10%。运用区块链技术后,2020年上半年相关案件仅为3起,占比下降到3%。如,通过区块链发现北桥街道某个村签订了长期租赁合同28份,经核查,对相关责任人给予党纪处理。“三资”监管链建设过程中,强化了源头治理,有效破解了“三资”管理制度空转无效、失管无力的问题。

  实现基层社会治理新格局。区块链技术在“三资”监管领域的运用,实现从原有制度治理的层面拓展到技术治理、权力治理、社会治理的新高度,群众获得感明显提升。2020年上半年,相城区涉纪信访总量同比下降53.4%,其中涉“三资”新问题的信访举报零发生。区块链与大数据分析的结合,为盘活闲置资源、推动保值增值、服务领导决策提供了依据。

  四、区块链+“三资”监管的展望性

  “小切口”与大监督仍需深入推进。区块链技术虽然是一种信任机制,是助力监督的技术手段,是一种高效监督的方式方法,力求最大限度地实现监督无盲区。目前,相城区块链在政务领域的运用还处于起步阶段,只是在小范围内选取合适的监督应用场景。随着技术的深入推进,在建立更大范围的监督场景、更多监督节点的联盟链上,还有许多功课需要探索实践。

  共识机制与群众监督仍需深度融合。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完善群众参与基层社会治理的制度化渠道”。社会治理倡导多元主体的主动参与,公民参与社会治理也是国家治理民主化的的题中应有之义。目前,在区块链与“三资”监管过程中,将村务公开、廉勤监督员的监督作为群众监督的重要方面。在下一步的工作中,还需拓展监督范围,将链上监督的内容更多地向群众开放,进一步推进治理过程“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在制度理性和制度创新的基础上通过公众参与将公共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

  监督需求与模型建构仍需深化探索。随着新时代纪检监察工作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的提出,基层纪检监察工作还需朝着高质量发展的目标前进。要根据监督形势以及全区实际的发展变化,在下一步工作中,完善监督数据模型,在更深层次上强化改革创新,使信息化监督真正实现常态长效,更大力度地运用好现代化治理方式方法,切实将改革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


标签: 责任编辑:郭海峰
相关阅读
微信分享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Copyright © 1999-2019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浙江在线版权所有

苏州相城:链上治廉:区块链+“三资”监管开创基层监督新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