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浙江在线 >  时政新闻 正文
【追梦火焰蓝】严防因火灾返贫 云南“消防守护”计划将安全送入大山
2020年11月18日 22:06:55 来源:新华网

  新华网大理11月18日电(记者于子茹)活了20多年,一直住在怒江江畔半山腰的山朝粉第一次知道119是火警报警电话。随着当地易地扶贫搬迁工作的开展,山朝粉一家搬进宽敞明亮的楼房,在家门口巾帼车间工作之余,消防员教给她不少消防安全常识。

  此时,在云南省怒江傈僳族自治州,数以万计的人正和她一样,在“消防守护”计划的帮扶下,补牢消防知识、提高防火意识。同时,当地存在的“灾难救、火难防、力难聚”窘境,以及安置点消防安全新风险,也被逐一破解,有效防止了脱贫群众因火灾致贫、返贫。

  微型消防站。

  微型消防站破解消防救援“最后一公里”

  怒江傈僳族自治州是“三江并流”世界自然遗产地的腹心地带。高山峡谷纵横,风景如画。可一旦发生火灾,这种地形地貌也让消防救援队抵达火场速度大打折扣。

  “从县城到乡镇村,消防车至少要跑2个小时。”兰坪县消防救援大队副大队长杨晓灵说。兰坪县有8个乡镇,距离县城少则30公里,多则100多公里。如果民房发生火灾,火势在半小时内就能达到猛烈燃烧阶段,消防员难以及时赶到扑救。

  兰坪县农村主要集中在山区和半山区,民房多为木楞房且集中相连,倘若火灾未及时扑灭,一户小火灾易演变为多户甚至整村大火,救援难度增大。杨晓灵告诉记者,“近年来兰坪县火灾频发多发,仅今年就已发生10余起,当地农村消防安全工作形势严峻”。

  微型消防站,正在破解“远水救不了近火”的窘境。今年,兰坪县通甸镇通甸村一民房发生火灾,村民拨打119报警。接警后,兰坪县消防救援大队在前往救援的同时,第一时间调动村里的微型消防站和镇政府专职消防队前往灭火救援。在微型消防站和当地专职消防队对火势的初期控制下,消防员很快将火扑灭,避免多户受灾。

  “这得益于消防队伍与当地力量的协同配合。”杨晓灵说,他们已与当地乡镇政府专职消防队、微型消防站建立指导训练、联合作战机制。每个微型消防站配备专门人员,实行24小时值班制度,辖区出现火情,微型消防站人员将作为第一力量到场处置。

  这只是怒江傈僳族自治州消防救援队伍联合基层力量防救火灾的一个缩影。随着“消防守护”计划的开展,越来越多微型消防站被建立,消防专业力量距离远、“管不到”等问题迎刃而解。

  目前,云南省消防救援总队在怒江傈僳族自治州新建微型消防站 26 个,其中兰坪、福贡和贡山三县下辖行政村的微型消防站建成率达 100%,全州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微型消防站覆盖率由 29% 增长至 41% 。同时总队还为全州配发2万余件(套)消防器材设备,进一步夯实农村消防工作基础。

  服务队员董永山入户宣传消防安全常识。于子茹摄

  消防知识“下乡”,财产损失下降近三成

  从“山民”转变为“居民”,易地搬迁群众进入城镇生活的同时,消防意识薄弱、消防知识缺乏,消防器材缺乏,也让他们的现代化生活存在不少安全隐患。

  对此,今年6月,云南省消防救援总队抽调80名消防业务骨干,分两批次进入怒江傈僳族自治州,每批队员集中开展为期三个月的“四个一”消防服务活动,通过器材进村、力量进点、培训进队、服务进户等,完善消防基础设施、整改安全隐患。

  如何开展消防服务?“主要工作是防火安全知识普及”,云南省消防救援总队法制与社会消防工作处副处长濮宇峰说,服务队员打破以往防火宣传方式,将人员下沉一线,走访每一个家庭,一对一、面对面、手把手教授防火灭火知识。

  以灭火器的使用为例。为了让群众快速学会操作,来自曲靖市消防救援支队的消防服务队泸水分队副队长董永山,将使用方法概括为“提、拔、握、压”四个字。

  “突然学用新设备,不少人记不住。”董永山说,他入户时经常反复演示,之后还会回访安置点,有意识地去检查群众是否真正会用灭火器。“如果发现他们还不会,我就继续教,直到群众学会为止。”董永山说。

  今年8月底,第一批服务队员完成任务离开怒江傈僳族自治州,董永山选择继续留下,同第二批“战友”并肩“作战”。与之前不同的是,他又多增10个帮扶点。离“消防帮扶”计划结束还有一个多月,董永山说,“我担心有人还是不会用消防设备,准备将负责的23个村子和安置点再走访一遍”。

  “消防守护”计划实施以来,怒江傈僳族自治州易地搬迁安置点、农村地区群众消防安全意识提升,消防器材使用能力增强,火灾起数同比下降30%,直接财产损失下降26.5%,亡人数下降100%,有效防止了因火致贫、因灾返贫现象。

  服务队员王艺淳在教微型消防站志愿者如何使用消防救援设备。于子茹摄

  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助力消防知识宣传

  语言不通,是服务队员共同面临的一个难题。

  在怒江州,少数民族人口占总人口的93.6%,“消防守护”计划面对的也有一部分不懂普通话的直过少数民族群众。为了让他们尽快适应现代城镇生活,服务队队员创新方式,冲破语言障碍,宣讲消防安全常识。

  福贡县匹河乡老姆登村,是来自昆明市消防救援大队官渡大队王艺淳的定点帮扶村。他每个月定时入村,指导村里微型消防站的5名志愿者开展灭火救援演练。

  “说得越复杂他们越不懂。”王艺淳说,于是服务队员在手抬机动泵控制水量大小开关处分别印上“兔子”和“乌龟”图形标识。在消防救援演练中,他总是这样告诉消防志愿者,“‘兔子’喷出的水大,‘乌龟’喷出的水小,初期火灾可以用‘乌龟’……”。

  见到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达比亚”的传承人波金山时,他正在老姆登村“网红”客栈给护林员演唱歌曲。表演结束,他满脸笑容的介绍起自己的新身份——消防安全知识宣传员。

  “达比亚”是深受当地村民喜爱的曲调。今年7月,服务队员来到老姆登村后注意到这一情况,于是联合波金山现场编写歌曲,用古朴的旋律和现代的歌词开展消防常识宣传。

  “人离家要断电,酒后不要烤火,小孩玩火要管严……”

  “我们说半天都不如人家唱几句。”王艺淳笑着说,服务队进村寨防火宣传,经常会带着“达比亚”演奏艺人在村间、集市表演,防火宣传效果事半功倍。

  制作双语海报手册、改编民族歌曲、文艺演出融入消防安全知识、双语防火宣传演练……哪里有百姓,哪里就有消防员。服务队防火知识宣传已覆盖怒江全州84%的村委会和31%的村民小组,培训少数民族群众2.6万人,帮助不懂汉语、不认识阿拉伯数字的少数民族群众学会扑救初起火灾和自救逃生知识,逐步使群众从消防“零认知”向具备基本消防安全素养的转变。

标签: 责任编辑:孙璐
相关阅读
微信分享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Copyright © 1999-2019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浙江在线版权所有

【追梦火焰蓝】严防因火灾返贫 云南“消防守护”计划将安全送入大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