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还是第一次看见我爷爷奶奶牵手。”29岁的罗敏一边笑着说,一边盯着面前坐在补光灯下拍照的爷爷奶奶。
两位耄耋老人,身穿同款红色毛衣,披着同款红色围巾,正手牵手依偎在一起,对着摄像机眉开眼笑。
“奶奶年轻时是不是很漂亮?”听到摄影师的一句发问,镜头前的两人笑容更灿烂了。
▲罗敏的爷爷奶奶
2月5日晚上8点,杭州钱塘新区邻里社区文化家园仍灯火通明,贴满的福字、春联,挂满的红灯笼,摆满的红彤彤的牛玩偶,让这里处处洋溢着张灯结彩的过年气息。
前后三小时,四五户家庭相继走进这里,在欢声笑语中,拍下其乐融融的全家福。这是邻里社区联手星路宝贝摄影店,为社区里留杭过年的外来务工人员送去的一项福利——免费拍摄全家福,定格幸福的模样。
▲拍摄全家福
作为杭州首个全由外来人口组成的社区,邻里社区接纳了4000多位来自五湖四海的外来务工人员。响应政府疫情防控的号召,今年,社区有3000多人留杭过年。
“今年,社区推出了‘我在浙里过大年’系列活动,包括‘乡音在线传家书’、‘把美丽杭州寄回家’等。”社区书记张敏华说,社区居民、星路宝贝摄影店老板管琴主动提出,免费为大家拍全家福,不仅提供拍摄服装和造型,还为每户家庭赠送一本相册和五张照片。
▲管琴(左)为留杭人员化妆
去年春节,管琴一家人曾因疫情在湖北滞留50多天。
“在那些焦虑不安的时刻,很多陌生人给我传递了温暖。现在,我也想用我的方式去温暖更多人,用爱反哺更多的人留杭过年。”管琴说,今年,摄影店在春节期间只休息两天,自己一家三口也打算留杭过年。
曾驰援武汉抗疫的护士:
去年没陪家人,今年把爷爷奶奶接来过年
“上次我们拍全家福还是十几年前了,也没有这么正式。”当一家六口人难得地站在镜头前拍照,罗敏感慨万千,“一家人整整齐齐的,真好!”
▲罗敏(左二)一家人
身为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下沙院区)呼吸内科护士,去年2月,她主动请缨驰援武汉,在武汉协和肿瘤医院重症病房为抗疫奋战了45天。
“那段特殊经历让我收获很多,以前我有点自我,但现在考虑事情会更周全。”罗敏说,“看过太多人的分离,现在,我特别珍惜这种一家人在一起的时光。”
工作第七年,今年春节,由于留杭人员变多,罗敏第一次能够拥有五天长假,也是第一次可以在除夕当天休息。“工作这些年,我还没有好好陪家人吃过一次年夜饭,今年终于可以实现了。”罗敏说,自己和家人都格外期待今年的春节。1月底,他们将爷爷奶奶从重庆接到杭州,一家人可以聚在杭州过年。
“去年,我没机会好好陪家人过年,还让他们担惊受怕。今年,我想花更多时间和他们在一起,哪怕蜗居在家也很好。”她转头就向管琴要来爷爷奶奶拍照时穿的红毛衣的网购链接,“他们穿得真好看,我要买来送给他们。”
来杭15年的江西夫妻:
父母把年货从老家快递过来,年味一样不少
和罗敏的感受相似,65岁的汤和明也格外珍惜这次难得的机会,“好多年没拍全家福了,这组照片很有意义。”
▲汤和明(左二)一家人
来杭州打拼十年,一家人从三口升级为五口,汤和明已然把杭州当成真正的家,老家河南则成为一年只回一次的地方。“杭州充满人情味,每年春节,社区里都有丰富的活动。”汤和明说,自己已经习惯了留在杭州过年,今年也不例外。听说除夕,社区打算包1000个水饺送给留杭人员,他出动提出要来帮忙,“我会擀皮,老伴会包,包饺子我们在行。”
▲丁刚一家三口
对38岁的丁刚和妻子施春燕而言,这是来杭的15年里,第一次留杭过年。以往,每年春节前夕,他们都自驾回江西,车上装满送给父母和亲朋好友的礼物,回程时,后备厢也总被鸡鸭鱼肉塞得满满当当。“今年,父母听说我们不回老家过年,就提前寄了很多冬笋、鸡鸭、土鸡蛋过来。”丁刚说,今年,他和妻子还打算把杭州的公寓也好好装扮起来,“贴上福字和春联,年味一样不少。”
2月4日,管琴一家人也收到了公公婆婆从湖北荆门寄来的一大箱年货,“有土鸡、腌鱼、鱼糕、灌肠,都塞满了冰箱。光是土鸡,就有十只,够我们一家三口吃大半年了。”
▲放满冰箱的土鸡
除了在社区继续做公益拍摄,今年,管琴的摄影店也开始接单拍摄全家福,“99元一户,现在有600多户报名,档期已经排到正月十五。”
疫情之下,星路宝贝摄影店却从去年9月开始生意回升,“每月平均有160位顾客,比往年还有增长。”管琴发现,去年,走进自家摄影店的老人也开始变多。
“可能是受疫情影响,大家都更重视铭记一家人在一起的时刻。”管琴感慨说,“过去的一年太特殊了,让我们对家,对亲情,对爱的人都有了新的定义。”
管琴为所有拍摄全家福的顾客定制了一本相册,名为《铭记2020·我们在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