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化是什么?家住杭州市西湖区三墩镇都市阳光嘉苑的于女士说不上来,但是,她已经深切感受到了数字化带来的便利。
因为身体原因,再加上两个儿子均处于上学阶段,小儿子还是重度残疾,于女士一直没有固定的工作和收入,为社区登记的失业人员。今年2月下旬,她通过浙里办APP的“浙里救”填写资料,一键点击申请,向民政部门再次提交了申请救助审核资料。随后,属地乡镇、社区工作人员及时上门完成了入户调查和申请信息确认。
“像于女士这样的情况,以前申请社会救助需要提供失业证、(孩子)学生证、残疾证、房产信息查询等十几项材料,可能需要跑十几个部门。现在只需要一张身份证,直接通过手机就可以申请。”杭州市西湖区三墩镇人民政府帮扶工作人员胡庆锋说。
过去,浙江省涉及困难群众的救助项目有二三十项之多,分散在十多个部门。为了更好帮助浙江省困难群众,2017年以来,浙江省民政厅探索运用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打造 “浙里救”大救助信息系统,并于2019年作为省政府数字化转型重点项目,在11个地市、90个县全面铺开。
困难群众需要寻求救助时,只需要通过浙江政务服务网、浙里办APP等就能发起申请,“过去可能一个多月才能办好,现在包括公示期在内也只需要半个月。” 浙江省民政厅社会救助处处长曹渊说。
在社会救助过程中,申请人的信息核对是重要环节。目前,核对系统对接了公安、自然资源、市场监管等十多个政府部门和省内73家银行的数据信息,如公安部门的户籍、车辆信息,建设部门的个人公积金缴存、贷款信息等,实现对社会救助申请人的经济状况全省统一核对,让信息审核更准确。浙江省大救助协同应用通过救助“一件事”梳理,将分散在各部门的救助政策和项目集成联办,方便困难群众获得社会救助。
天目新闻记者了解到,自2019年上线以来,大救助协同应用已累计服务161.9万人。依托浙江省大救助协同应用,全省已基本实现救助对象统一认定、经济状况统一核对、救助需求统一发布、救助资金公开透明、救助事项协同办理和救助绩效精准分析。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