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敏尔代表(重庆市委书记)
景俊海代表(吉林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
娄勤俭代表(江苏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
在构建新发展格局中展现新作为
陈敏尔代表(重庆市委书记)
更加注重从全局谋划一域、以一域服务全局,努力在构建新发展格局中展现新作为
构建新发展格局,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审时度势作出的重大决策,是适应我国发展新阶段要求、塑造国际合作和竞争新优势的必然选择。我们将坚定贯彻新发展理念,更加注重从全局谋划一域、以一域服务全局,努力在构建新发展格局中展现新作为。
扎实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建设双城经济圈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一项重大举措,有利于形成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经济布局。目前,川渝累计签订合作协议236份,两地95个事项实现“川渝通办”,双城经济圈建设起步扎实、开局良好、进展顺利。要强化一盘棋思想和一体化发展理念,聚焦“两中心两地”战略定位,集中精力办好自己的事情,同心协力办好合作的事情,打造带动全国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和新的动力源。
全力抓好产业链供应链优化升级。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基础。重庆是制造业重镇,要把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起来,推进以大数据智能化为引领的创新驱动发展,着力补短板、锻长板,增强产业链供应链自主可控能力。疫情影响下,当务之急是优化产业链、保障供应链;长远看,要推动产业迈向价值链中高端,更好适应市场需求,实现高质量发展。
全面推进改革开放。重庆是西部大开发的重要战略支点,处在“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的联结点上,融入新发展格局有一定优势和条件。要充分发挥重庆通道优势,通过长江黄金水道把西部内陆地区和东部沿海地区紧密连接起来,通过西部陆海新通道把中国的西部和东盟更加紧密连接起来,通过中欧班列等把我国和欧盟等经济体更加紧密连接起来,积极融入国内国际双循环。
加快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这既是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要支撑。重庆集大城市、大农村、大山区、大库区于一体,协调发展任务繁重。要着眼于促进城乡经济循环,统筹抓好城市更新和乡村振兴,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推动全市“一区两群”协调发展,以城乡融合发展开辟更大需求空间。
本报记者 王斌来 整理
争当现代农业排头兵
景俊海代表(吉林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
我们要大力弘扬脱贫攻坚精神,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重农固本,是安民之基。习近平总书记对吉林“三农”工作寄予厚望,5年3次考察吉林。我们一定不负总书记的殷切嘱托,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争当现代农业排头兵。
近年来,吉林自觉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统领脱贫攻坚工作,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1489个贫困村全部出列,15个贫困县全部摘帽。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我们要大力弘扬脱贫攻坚精神,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政策上不留空白,机制上推动整合,工作上强化统筹,促进乡村振兴实现突破。
要坚定扛稳粮食安全这一政治责任。吉林粮食产量连续8年保持在700亿斤以上,我们要毫不放松抓好粮食生产,开展种源“卡脖子”技术攻关,稳定粮食播种面积,保护好黑土地这一“耕地中的大熊猫”,向着800亿斤阶段性目标迈进,为国家多产粮、产好粮,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贡献吉林力量。
要紧紧抓住产业兴旺这一源头基础。加快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叫响一批“吉字号”品牌,打造万亿级农产品和食品深加工产业,提高全产业链价值,带动农民就地就近就业创业,让农业主业兴、农村百业旺,让农民在产业兴旺中增进福祉。
要充分用好农村改革这一重要法宝。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进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等见政策、见行动、见效果,发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提高农业组织化程度和农业经营效率,激发农村资源要素活力。加快城乡融合发展,重塑城乡关系。
要夯实筑牢乡村治理这一坚强基石。强化农村基层党组织作用,抓实乡村文化建设,培树好家风、好村风、好民风,提高乡村善治水平。坚持铸魂与塑形一体推进,实施乡村建设行动,让农民群众更有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在开启现代化新征程上,吉林将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省工作重中之重,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努力绘就一幅凸显吉林特色的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的壮美画卷。
本报记者 孟海鹰 整理
构建贯彻新发展理念制度保障体系
娄勤俭代表(江苏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
要继续加强改革系统集成,坚持问题导向,构建贯彻新发展理念的制度保障体系
新发展理念是经过实践检验的发展真理,是育先机开新局的强大武器。党的十九大后,江苏研究确立了“推动高质量发展走在前列”的目标定位,全面展开“六个高质量”工作布局,实施高质量发展考核,引导全省深入践行新发展理念。2018年以来,我们部署开展解放思想大讨论,把贯彻新发展理念作为重要内容,推动全省上下破除不相符的思维定势和路径依赖,解决了一大批突出问题,谋划推进了一系列事关长远发展的全局性工作。这几年,无论形势如何变化,我们都始终坚定不移把贯彻新发展理念的事情办好,取得了超出预期的发展成就。去年全省经济总量跨上10万亿元台阶,不仅是总量的增加,更多是结构的调整和存量的优化。
这些年的实践,极大增强了江苏贯彻新发展理念的信心和决心。步入新发展阶段,要在创新发展上,加快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产业科技创新中心和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先进制造业基地,更好服务国家科技自立自强。协调发展上,破除苏南苏中苏北传统梯度转移发展模式,推动南北联动、跨江融合和向海发展,形成特色发展、融合发展的新格局。绿色发展上,坚决落实长江大保护要求,以美丽江苏建设为抓手,统筹大运河文化带建设、沿江转型升级、沿海建设和保护,努力建成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开放发展上,立足“一带一路”交汇点,加快制度型开放、高水平开放,打造具有世界聚合力的双向开放枢纽。共享发展上,主动解决地区差距、城乡差距、收入差距等问题,持续排查解决突出民生问题,与群众一道共创高品质生活。要坚持系统观念抓贯彻,既整体把握、一体落实,又注重协同发力、形成合力,同时统筹好发展和安全。
江苏贯彻新发展理念的鲜明特色和重要经验,就是改革先行,在践行新发展理念上形成了较完善的制度体系。要继续加强改革系统集成,坚持问题导向,构建贯彻新发展理念的制度保障体系,更好担负起习近平总书记赋予江苏争当表率、争做示范、走在前列的光荣使命。
本报记者 何聪 整理
《 人民日报 》( 2021年03月08日 13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