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开启全面实现现代化新征程的第一年,也是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在此之际,学习党史具有重要的时代和现实意义。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树立正确党史观”,做到“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百年党史绘制出了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开征程、增智慧,定信仰、增信心,是“学史增信”最具说服力的“教科书”。
学习百年党史有助于增强道路自信
路在何方,明灯指引。我们讲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国人民的历史选择,是在强调道路选择的历史必然性和人民主体性。但实际上,党在“寻路”过程中也发挥了关键的引领和促进作用。回顾历史,中国人民也曾尝试过改良和改革的道路,但最终都失败了,虽然原因在于这些道路不能适应中国实际需要,但最重要的是缺少一股能够代表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领导力量。十月革命的一声炮响不仅为中国人民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也由此诞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引路人”——中国共产党。学习百年党史,明晰在中华民族前行方向不明、人民遭遇苦难之际,党是如何坚定选择社会主义道路,又是怎样带领人民筚路蓝缕、艰辛探索取得胜利的,有助于更加深入地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历史来源和领导力量。
行程万里,旗帜如初。毛泽东同志曾说:“如果不把党的历史搞清楚,不把党在历史上所走的路搞清楚,便不能把事情办得更好。”把握好百年党史发展的主题主线,也就把握好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前进方向。近代中国的两大历史任务就是百年党史发展的主题主线。在革命战争时期,毛泽东同志就深入分析中国革命的具体实际,带领全党全国人民走上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在革命胜利后,党又通过“一化三改造”,使全国人民正式踏上了社会主义建设探索道路,确立了“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三步走”的路线规划。党的十八大以来,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之路又有了新的发展格局、理念和步骤。百年党史,中国人民走过了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万里征程”,也证明了中国道路的科学合理性,理应自信。
道行且长,使命担当。敢于负责、勇于担当是中国共产党的政治特质。中国共产党是为了中国人民谋幸福的党,也是为了人类进步事业而奋斗的党。尽管我国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党在推进两大历史任务的同时,仍不忘作为马克思主义指导下的大党对民族、人民、人类的贡献和担当。党提出以人民为中心、人民至上、中华民族共同体、人类命运共同体等理念,就是将党的使命担当对象化在和平发展、开放包容、共商共建共享的发展道路之中。在党的领导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不仅没有出现历史的终结,而且还有力地推动了历史的进步,更加坚定了党和全国人民的道路自信。
学习百年党史有助于增强理论自信
一脉相承,固本培元。理论自信源于理论科学。中国共产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指导下的政党,从诞生之初就尤为重视对马克思主义基本立场、观点、方法的学习。在党成立前期,李大钊、陈独秀等人以各种方式对马克思主义进行宣传,为党培养了第一代马克思主义骨干人才。党在成立后,也始终站在人民立场分析和处理问题,坚持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武装头脑,努力学习唯物辩证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使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成为中国共产党人的必修课,为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自信奠定了思想基础。
立足实际,守正创新。理论的生命力在于创新,时代和实践是理论创新的基础。党在理论创新过程中,始终做到与历史实际、客观规律和科学精神相适应,始终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始终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使党的理论更具现实性、实践性、人民性。百年党史就是一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相结合,不断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不断开辟马克思主义新境界、不断丰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历史。这一体系不仅科学地解释了中国的实际,而且成功地改变了中国现实,强化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信仰和信心。
思想引领,行动指南。理论的价值在于指导实践。党能够历经艰难而不断发展壮大,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始终重视思想建党、理论强党,使全党始终保持统一的思想、协调的行动。百年党史表明,党的理论是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充分认识和把握,是在感性认识和具体实践的辩证关系中总结提炼出来的科学的、正确的理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行动指南,学习党的百年理论史有助于增强理论自信。
学习百年党史有助于增强制度自信
理论根基,创制经验。制度自信基于制度优势。邓小平同志强调:“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根本表现,就是能够允许社会生产力以旧社会所没有的速度迅速发展,使人民不断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能够逐步得到满足。”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下,表现为与生产力发展不相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能够通过理论创新和体制改革迅速得到优化,实现制度的自我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体系的形成,一方面是基于中国社会的土壤发展而来,另一方面也是党在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导下,将创制过程中的优势沉淀而成。
完善体系,政治保障。制度的价值在于保证国家长治久安。制度带有全局性、稳定性的特征,发挥着管根本、管长远的作用。在革命战争时期,毛泽东同志就曾提出“党指挥枪”“将支部建在连上”“整顿党的学风作风”“实施三三制原则”等影响至深的制度建设方案;新中国成立后,党及时总结社会主义建设改革的经验,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政治制度和经济制度。进入新时代,党继续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根本制度、基本制度、重要制度,统筹顶层设计和分层对接,为维护人民主体地位、实现人民共同富裕、确保国家长治久安提供了较为完备的政治保障,更加坚定了党和人民的制度自信。
凸显效能,优势转化。制度的生命力在于执行,制度的优势也只有转化为治理效能才能体现出来。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百年党史表明,制度的其他显著优势都是在党的领导下形成的,也只有在党的领导下,这些显著优势才能得到充分发挥,转变为世所罕见的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的奇迹。坚持党的领导的优势,集中体现在党的根本组织原则和领导制度——民主集中制上,通过民主集中的方式,既能发挥一般选举民主的功能,也能发挥我国协商民主的独特优势;既能维护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又能集中力量办大事;既能运用制度体系协同应对各种风险挑战,又能有效维护国家总体安全,对于强化党和人民的制度自信、自觉维护制度权威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学习百年党史有助于增强文化自信
精神滋养,凝聚力量。恩格斯说:“一个知道自己的目的,也知道怎样达到这个目的的政党,一个真正想达到这个目的并且具有达到这个目的所必不可缺的顽强精神的政党——这样的政党将是不可战胜的”。长征精神、延安精神、战疫精神、脱贫攻坚精神等,不仅丰富了党和人民的精神世界,而且凝聚了实现民族复兴和现代化强国的强大精神动力。深刻感悟和传承革命先烈的思想境界、家国情怀,有助于不断增强党和人民的文化自信。
光荣传统,优良作风。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是我们党性质和宗旨的集中体现。百年党史形成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密切联系群众等宝贵经验。遵义会议、延安整风运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对党过去历史问题的总结和纠正,使得党在思想工作作风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上、真理认识问题上展现出了鲜明的自我革命品格。党在历史上开展的群众路线、“三严三实”、“两学一做”、“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等主题教育,对于党内政治文化、党员干部素养能力和社会价值观念的培养、形塑都产生了深远影响,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不可缺失的组成部分。
理想信念,赓续力行。共产党人的政治灵魂就是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百年党史表明,党正是在最高理想指引下,确立了各个历史阶段的路线、任务。理想信念作为中国共产党人奋进前行的精神动力,需要在与历史虚无主义等不良思潮的抗争中不断赓续力行。“力行”不仅是力所能及,更是力量延展,使党史成为生动教材、融入生活,有助于将党在历史实践中形成的精神动力、文化力量转化为政治认同、思想认同、情感认同,坚定文化自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