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浙江在线 >  时政新闻 正文
人民论坛网评 | 扎根地方沃土 发挥经典文艺作品在高校美育工作中的作用
2021年06月06日 17:30:19 来源:人民论坛网 康霁宇 徐征

  近日,习近平总书记给刘三姐的扮演者著名表演艺术家黄婉秋的回信,引起了文艺界的广泛反响。信中体现了总书记对经典文艺作品的赞扬、对民族文化发展事业的重视,也鼓励着文艺工作者们继续传承、发展并创新好更多反映地方特色的各民族经典文艺作品。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于2020年10月印发了《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在加强和改进美育工作的过程中,校园美育是连接家庭美育和社会美育的桥梁。《意见》提出“到2022年,学校美育取得突破性进展”;“到2035年,基本形成全覆盖、多样化、高质量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化学校美育体系。”高校应从自身专业特色出发,发挥经典文艺作品在美育工作中的重要作用。

  加强和改进美育工作,首先要以经典作品为示范完善教学内容。首先,坚持正确的创作方向。《刘三姐》之所以深入人心并散发着经久不衰的艺术魅力,根源在于这部电影作品“深入生活、扎根人民”。其剧本创作源于民间传说和壮族的歌圩文化,在生活场景水边和茶园对歌,塑造了刘三姐生动的人物形象。歌谣的内容旨在帮助穷苦人反抗恶霸财主,站在当时人民的立场以声传情,在劳动现场用歌声鼓舞人们团结一致同恶势力斗争。生活化和自然化的场景拍摄,纯粹生态的山水风光表现,劳动和爱情、反抗并存的感人叙事被全民喜爱。高校美育工作应以此为基准,教学同时重视理论研究,努力促进大众化和民族化的文艺理论发展,为中国特色美育工作贡献自己的力量。

  其次,坚持整体推进面向全民。为人民的精神文化服务,方能体现文艺作品的思想性。以地方文化为土壤,高等学校美育坚持面向“人人”,为所有专业的在校生扩宽眼界,创造都能够接收美育的课程平台。积极推进各类高校的美育课程建设和发展,尤其是艺术院校和高校的艺术专业,要以经典作品为例,鼓励地方特色艺术作品的表现和发展,进行分类教学。《刘三姐》根植广西壮族地区,被视为经典的少数民族电影。扎根地方文化沃土,每个地区都能弘扬和发展富含地方特色文化的经典艺术形式。例如武汉有着汉剧四百余年的发展史,拥有120余个民间戏曲社团,其汉剧演出活跃、交流频繁并广泛影响全国。与汉剧经典同名剧目《宇宙锋》、《王昭君》、《铡美案》等在京剧中也脍炙人口。可尝试将此类艺术形式引入高校课程,为人才培养储备力量。

  再次,坚持艺术形式的创新。电影《刘三姐》起航于广西这片歌谣的海洋,在剧本、演员和无数幕后创作者和工作者的共同努力下,创造了刘三姐的经典银幕形象。新时代的美育工作应继往开来,既要向经典致敬,又要守正创新。除了电影,《刘三姐》还拥有彩调剧、歌剧、舞剧等其他艺术形式,不断探寻现代化的演绎和创新表现路径,在舞台上持续以表演实践来达到“与时俱进”。《白蛇传》的经典民间爱情传说在绘画、电视剧、歌曲、相声太平歌词、各类舞台剧、水景秀、电影、各类剧目(婺、川、评、越)和昆曲中,都曾被加以改编和表现,2021年5月下旬,继京剧电影和动画电影后,粤剧电影《白蛇传·情》上映,舞美和特效相得益彰,粤剧与电影的结合对粤剧文化的推广起到了打破圈层的积极作用。作品彰显了创作者强大的审美和文化自信,影片取得了广泛好评,且深受年轻人欢迎。扎根地方沃土,在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过程中勇于创新,在创新的探索下坚持内涵与美的追求并将其付诸于教学,是高校美育工作者的努力方向。

  高校美育工作应顺应人求知和爱美的天性与情感,致力于不断构建、完善美育课程体系,致力于编撰符合当代审美的美育经典教材。并顺应新文科的发展与改革,首先在艺术学领域将美育与之融合,善于应用现代信息技术,探索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与教学实践。充分发挥美育工作者的教育职能,为培养更多扎根地方文化、身系人民的艺术工作者努力耕耘。(作者:康霁宇,三峡大学艺术学院讲师;徐征,三峡大学艺术学院副教授)

标签: 责任编辑:张筱
相关阅读
微信分享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Copyright © 1999-2019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浙江在线版权所有

人民论坛网评 | 扎根地方沃土 发挥经典文艺作品在高校美育工作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