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中央财经委员会主任习近平8月17日主持召开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十次会议,习近平总书记在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在高质量发展中促进共同富裕。
“民亦劳止,汔可小康。”摆脱贫困落后,实现共同富裕,是全体中国人民的共同期盼,是中国共产党的庄严使命。百年来,中国共产党高举马克思主义旗帜,为“各尽所能,按需分配”的共同富裕目标砥砺奋进,在改革开放后,旗帜鲜明提出逐步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并以思想破冰推动发展突围,以担当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了人民生活从温饱不足到全面小康的历史性跨越。当前,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促进共同富裕的目标越来越近,但同时也面临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新问题。坚持问题导向,着力解决好城乡与区域发展不平衡、收入分配不均衡等问题,在实现共同富裕的道路上分好“蛋糕”意义重大。
打破城乡二元壁垒,促进共同富裕。共同富裕是全体人民的富裕,不应有城乡之别、村居之分。近年来,党和政府不断在缩小城乡差距上下功夫,加快推进城镇化进程,大力推进脱贫攻坚,城乡二元格局正日益改变。但同时也当看到,2020年,我国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为2.56:1,城乡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还未发生根本性扭转。实现共同富裕,必须一鼓作气、持之以恒,抓住乡村振兴的新支点,推动更多的资金、人才、技术、数据等生产要素向农村流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深入推进农村各项改革,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不断释放农业农村发展的内生动力,激活农业农村发展的更大活力,逐步破除城乡发展的二元壁垒,让农村与城市“比翼双飞”,走向共同富裕。
弥合区域失衡鸿沟,促进共同富裕。实现共同富裕,可以允许和鼓励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先富起来,但根本目标还是要带动整个国家发展起来,努力弥合区域失衡鸿沟是实现最终目标的必然要求。当前在东部,世界第一的港珠澳跨海大桥、最大规模的工业制造城市群等“顶流”领跑全球;但在西部,才刚刚解决“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的发展差距成为了共同富裕这个“木桶”的最短板。补齐这个短板,弥合区域鸿沟,要提高发展的平衡性、协调性、包容性,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增强区域发展的平衡性,深入推进实施西部大开发、中部崛起、东北振兴等重大国家战略,为中西部地区发展提供新机遇,激活“新引擎”。同时,要推进东部率先发展,促进东部地区在率先发展和改革中带动帮助中西部地区发展,双向发力促进区域共同富裕。
构建合理分配格局,促进共同富裕。收入是民生之源,构建高收入者和低收入者占少数、中等收入群体占大多数的“两头小、中间大”的橄榄型格局,事关人民群众的生活幸福感和对公平正义的获得感。实现共同富裕最终的落脚点就是为人民谋幸福。要正确处理效率和公平的关系,构建初次分配、再分配、三次分配协调配套的基础性制度安排,加大税收、社保、转移支付等调节力度并提高精准性,扩大中等收入群体比重,增加低收入群体收入,合理调节高收入,取缔非法收入,构建合理分配格局,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使全体人民朝着共同富裕目标扎实迈进。
历史照亮未来,征程未有穷期。在追求共同富裕的康庄大道上,坚守为人民谋幸福的初心,走好高质量发展之路,分好发展的“大蛋糕”,必将交出共同富裕的幸福答卷。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