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浙江在线 >  时政新闻 正文
未来网评:用青年方式打开传承长征精神的图谱
2021年10月22日 12:50:27 来源:未来网

  今天,是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85周年纪念日。

  如今,再回看当年那段远征,即使相隔85年的漫长岁月,依旧让人惊心动魄。两年时间,两万五千里的爬山涉水、英勇战斗,写下了一段传奇,留下了一个神话。其实,哪有什么传奇和神话,不过是这支队伍的精神和意志一次次扼住了“死亡”的咽喉,抵住了恶劣环境、缺衣少食的蚕食。今天,我们重温这段“红色之旅”,是用一种青春祭奠另一种青春,用一段长征铭记另一段长征。

  有统计数据显示,长征中,红军将领平均年龄不足25岁;士兵中,年龄最大的中央红军,平均年龄20岁左右,最小的是红二十五军,士兵的平均年龄还不到18岁。有人说,“长征,实际是由一群孩子来完成的”。诚如此,这样的年岁,我们正在安宁祥和的环境里学习、工作、生活,而他们,在千难万险中跋涉、在枪林弹雨中战斗、在壮怀激烈中牺牲……

  《西行漫记》有这样一段记载,“中央红军在历时一年的长征中,几乎每天一次遭遇战;平均每天行军35公里以上,击败了数倍于己的国民党中央军的围追堵截。”在这样艰险恶劣的环境中,红军战士的精神状态是怎么样的呢?美国作家和记者埃德加·斯诺这样写道,“冒险、探索、发现、勇气和胆怯、胜利和狂喜、艰难困苦、英勇牺牲、忠心耿耿,这些千千万万青年人的经久不衰的热情、始终如一的希望、令人惊诧的革命乐观情绪,像一把烈焰,贯穿着这一切。”这是信念和希望与困难和死亡的对决,这是坚定意志同残酷现实的较量,红军战士用生命和热血,铸就了伟大的长征精神。

  不管时间如何流逝,“长征”每天都在脚下,长征精神所蕴含的精神密码,会被一代代传承下去。而今天的年轻人理解和传承历史的方式更加多元,更注重主动探索和表达,而非被动接受。比如上海交大的师生校友通过改编《长征组歌》,去体验和感受长征的沉痛、热血、澎湃和感动;B站up主的“沙盘上的战争”,用沙盘推演,在3D地图上还原了长征,观者仿佛置身于那场伟大的远征之中;上海大学《红色传承》团队用9年时间寻找战斗遗址,完成了100集电视纪录片创作……只有明了过去的热血洒在何处,才能知道这个国家未来要去往何方。当下的年轻人,凭借自己的特长,以鲜活而不失深刻的表达,讲述着自己理解的历史。就像有青年说的,“最深刻的理解,就是自己讲出来”。

  “每一代人有每一代人的长征路,每一代人都要走好自己的长征路”。今天,我们这代人处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该如何在新征程中走好自己的“长征”路?“海归”青年毛浩夫放弃高薪工作,选择成为井冈山上的一名红色宣传员,捧起传承红色精神的接力棒;平均年龄仅有33岁的青年研制团队,换回了长征五号的凤凰涅槃;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行任务中,被网友称为“北京明白”的北京调度岗位9名成员都是“90后”……

  一代代青年用自己的方式,融入时代,引领时代。今天的我们和昨天的他们,同处一片“热土”,不管昨日的“水深火热”还是今朝的“热火朝天”,都饱含“热血沸腾”的奋斗之情,标注下了一代代青年爱国的“浓度”。

“回顾昨天的长征路,是为了走好今天的长征路,开辟明天的长征路。”我们既是“长征精神”的践行者,也是传承者。当“长征”的接力棒交到我们手中,我们理解这段历史,走好我们自己的长征路,才能不负时代,才是对青春最好的告白。


标签:长征;长征路;长征精神;青年;红军战士;中央红军;沙盘;热血;青春;远征 责任编辑:江小来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Copyright © 1999-2019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浙江在线版权所有

未来网评:用青年方式打开传承长征精神的图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