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色星期五期间,一位顾客在商店购物。(图源:Politico)
当地时间12月13日,美国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发布的新冠疫情最新统计数据显示,美国累计确诊病例超过5000万例。而相比于高烧不退的疫情,美国人更担心的是飞涨的物价。据美国消费者新闻与商业频道(CNBC)12月10日报道,美国11月的通货膨胀率飙升至6.8%,达到了39年以来的最高水平。
“通胀问题已成最担忧事项”
通胀在美国早已不是什么新闻,几个月来通胀在美国社会持续发酵。政治网站Politico12月13日引用高频经济公司(High Frequency Economics)首席经济学者卢比拉‧法鲁奇的观点称,“美国遭受的通胀压力比先前的预期更为持久”。
受供应链危机和劳动力短缺等因素叠加影响,几个月来,通胀在美国已经蔓延到了更多部门。据《国会山》12月10日报道,美国劳工部的数据显示,与10月份相比,消费者为食品支付的费用增加了0.7%,为汽油支付的费用增加了 6.1%,为住房支付费用增加了 0.5%。
通胀水平居高不下,美国民众对通货膨胀的担忧有增无减。CNBC12月10日刊文称,“通胀已经远超新冠疫情,成为美国民众最担忧的事项”。尽管美国劳动者工资在过去一年增长了4.8%,但是考虑到通胀因素,11月美国的平均时薪实际下降了0.4%。美国全国公共广播电台 11月24日引用民调机构玛李斯特(Marist Poll)的民意调查称,十分之四的美国人表示,通胀是他们最关心的经济问题,超过收入和失业等经济问题。
白宫经济政策广遭批评
物价上涨跑赢了工资增长,美国民众对经济倍感失望。《国会山》12月12日刊文称,澳大利亚广播公司的民意调查显示,69%的美国人不赞成拜登处理通胀的方式,只有28%的人表示赞同。美国全国公共广播电台11月24日引用玛李斯特的民调称,只有42%的人支持拜登对经济的处理方式。Politico12月13日刊文称,“通胀可能使民主党的中期选举面临挑战。”
拜登政府在处理经济问题上的不当应对招致了各方批评。Politico12月13日报道称,共和党人指责拜登应对通胀不力,同时谴责拜登的经济政策进一步提升了通胀水平,如今共和党人将美国的通货膨胀称为“拜登通胀”。此外,美国传统行动(Heritage Action)执行董事杰西卡·安德森在一份声明中表示,“今天发生的通胀飙升是拜登失控的支出和反工人政策的直接结果,拜登不计后果地花费了纳税人的数万亿美元,推高了从能源到零售品再到房屋的一切价格,美国民众正在受苦。”
对拜登政府经济政策的反对声不仅来自共和党,《卫报》刊文称,“共和党人利用通胀煽动阻碍拜登的经济法案不足为奇,而如今从民主党人那里听到这一点令人瞠目结舌。”价值1.75万亿美元的“重建更好法案”是拜登经济议程的核心,被认为是几十年来美国规模最大的社会支出法案,持续的通胀使这一法案的通过面临重重障碍。甚至民主党内部也出现了反对声音,Politico12月13日报道称,美国参议院民主党议员曼钦表示对拜登的经济法案表示担忧,他认为这一经济法案将加剧美国当前的通胀水平。曼钦表示,“对通胀的担忧已经超过了拜登支出法案的好处”。《国会山》当地时间12月13日报道称,曼钦在与拜登谈话之前提出,“通货膨胀是真实的,它正在上升,新的经济数据非常令人警醒,我认为这是我们应该关注的问题”。
经济和种族不平等加剧
破纪录的通膨不仅让白宫的经济议程受阻,拜登此前许下的“减轻长期存在的财富和种族不平等”的承诺也将沦为空谈。事实上,随着通胀水平居高不下,美国社会长期存在的经济和种族不平等愈演愈烈。Politico12月11日报道称,“飙升的通膨可能会阻碍拜登缩小财富和种族差距的努力”。
飞涨的物价对低收入、有色人种家庭的打击尤其严重。Politico12月11日报道称,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经济学家大卫·阿根特通过追踪自2004年以来的数据得出结论,“通货膨胀将加剧不平等。”美国劳工统计局的数据显示,今年第三季度,黑人和西班牙裔的工人每周收入中位数明显低于白人和亚裔美国人,少数族裔更有可能首当其冲受到通膨影响。美国经济学家杰基·本森11月15日在美国国会联合经济委员会网站刊文称,通膨降低了美国穷人的生活质量,通胀对穷人的影响要比富人大得多。《纽约时报》今年10月18日的报道称,2021年1%的美国人拥有全国32%的财富,达到了自1989年有记录以来的最高水平,与此同时,美国底层50%的人只持有全国20%的财富。
《卫报》8月13日刊文称,在不平等这个结构性问题得到解决之前,美国经济将继续处于危险的脆弱状态。美国当下的贫富差距比一个多世纪以来更加极端,在通胀和支出法案之外,美国惊人的贫富差距是美国政客真正需要关注的问题。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