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浙江在线 >  时政新闻 正文
做好“缩单”减法,促进外资“注入”制造业
2021年12月16日 10:26:49 来源:北京青年报 张敬伟

  后疫情时代,资本流向和制造业实力成为全球市场竞争力比拼的硬核因素。

  12月14日,国家发改委、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关于振作工业经济运行 推动工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方案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通知》提出,出台2021年版外资准入负面清单,进一步放宽制造业等领域限制。开展国际产业投资合作系列活动,搭建外资企业和地方沟通交流平台。适时修订《鼓励外商投资产业目录》,鼓励外商投资制造业。

  制造业是实体经济的基础。中国作为制造业大国,有赖于40多年的改革开放,得益于“入世”20年的努力,受益于自上而下的营商环境改善。资本是市场的最活跃要素,流入制造业就能为实体经济夯基固本,流入虚拟市场注入炒作基因,就会引发市场泡沫化风险。

  随着中国制造业由大而强,中国制造业也加大开放力度。据商务部最新消息,中国在制造业领域基本全面取消了针对外资的限制,在种业等农业领域放宽外资准入限制,同时不断扩大金融、电信、建筑、分销、旅游、交通等服务业领域开放,在世贸组织服务贸易分类的160个分部门中,中国已开放近120个。

  考虑到制造业对经济发展起着夯基固本的作用,各国都需要通过法治途径和市场方式吸引外资,提高本国竞争力。作为改革开放的受益者,中国对待外资越来越开放,也成为了外商投资的热土,中国也在外资准入中形成了一套成熟有效的制度规范。中国利用外资,做大了中国制造业规模,也做强了中国制造业内涵,实现了中国和世界的多赢,中国企业和跨国企业的共享红利。

  尽管如此,制造业还有许多短板,还面临着诸多挑战。一方面,虽然中国成为全球制造大国,但我们离创造大国还有一段距离,还未实现真正的产业转型升级。中国制造业依然需要各路资本持续注入,不仅是给予资金上的“输血”,还包括技术上的更新和观念上的转变。

  另一方面,大数据时代的中国数字经济发展很快。真正要实现新技术和传统创业的万物互联,也需补上制造业缺乏知识产权内涵和精魂的短板。数字经济时代,补上制造业的“强大内芯”,依然是当务之急。

  疫情所致的产业链失稳和供应链受阻,以及“单边主义”的阴霾笼罩,全球市场陷入更加激烈的竞争。后疫情时代,制造业已经成为全球竞争的关键。谁能吸引更多资本,谁能做大做强制造业,就能拥有可持续发展的全球竞争力。

  中国抗疫成效显著,双循环动力强劲,依然是全球最强的经济引擎。在此情势下,中国更应抓住难得的机遇,让更多外资投资制造业。据商务部统计,中国实际使用外资从2001年的3880亿元人民币(不含银行、证券、保险领域)增至2020年的9999.8亿元人民币,增长了157.7%。今年前10个月达到9431.5亿元人民币,预计全年将突破万亿元大关。

  中国对全球资本的吸引力,凸显中国营商环境的优越性。这得益于中国持续不断地为外资“缩单降本”。2017年,我国首次提出外资准入负面清单;2017-2019年连续三年修订全国和自贸试验区外商投资准入负面清单,限制措施分别由93项、122项减至40项、37项;而2020年全国版外资准入负面清单条目由40条减至33条,自贸试验区外商投资准入负面清单由37条减至30条。

  随着外资准入负面清单逐渐缩短,外资也会更多流向制造业领域。“缩单降本”既体现中国自信,也给外资以信心。如此才能让中国制造业既大且强,才能在后疫情时代的全球竞争中占得先机,才能通过扎实的制造业基础赢得数字经济的高质量发展。

标签:制造业;外资;清单;疫情;改革开放 责任编辑:牟嘉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Copyright © 1999-2019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浙江在线版权所有

做好“缩单”减法,促进外资“注入”制造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