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北冰洋这片世界上最纯净的大洋来说,危险已经在不知不觉中到来。
据日本共同社报道,日本海洋研究开发机构主任研究员熊本雄一郎日前发布的研究结果显示,北冰洋内部首次检测出了核放射性物质铯134。
此时,距离日本福岛核事故的发生,已经过去了10年。而熊本分析北太平洋等处的海水已经8年。
2019年10月,他们在阿拉斯加半岛以北、北纬73度附近的北冰洋采集的海水中,测出了铯134(半衰期约两年)含量为每立方米0.07贝克勒尔。2020年10月,在北纬75度附近采集的海水中,测出含量为每立方米0.04贝克勒尔。
熊本推测另一种核放射性物质铯137也同样流到了北冰洋。虽然仅检测出微量,但他推测其已向北冰洋的中心区域扩散。
据推算,源于福岛核事故的铯137(半衰期约30年)在两处海水中的含量分别为每立方米0.95贝克勒尔和0.87贝克勒尔。
熊本分析认为,因福岛核事故释放到海洋和大气中的部分铯在抵达美国西海岸后北上,沿阿拉斯加半岛抵达白令海。部分铯通过北冰洋边缘的楚科奇海抵达大洋内部。
更大的麻烦在于,按照东京电力公司的计划,准备将核污水排放进大洋,熊本认为,其中的氚很有可能重复相同的路径,进入北冰洋。
10年里,日本一直用海水来冷却已经损毁的福岛第一核电站的核反应堆堆芯,但这些流经已损毁反应堆的废水,存在着巨大的放射性物质污染风险。为此,日本10年里造了将近1000个大铁罐,总共能装137万吨核污水。但到2022年,铁罐将达到储水上限。
因为耗资巨大,东京电力和日本政府不肯再修建新的储水罐。人们提出了四种核废水解决方案:把水烧掉蒸发,但可能污染大气;用电把水分解成氢和氧,这样最安全,缺点是耗资巨大;加入水泥后做成辐射水泥深埋,同样耗资大,同时存在污染土壤的风险。最后,日本选用的是最简单、最经济但也是为国际社会最为诟病的办法——直接排入大海,让海水来稀释。
日本自称排放的污水是经过处理的,已经去除了其中的62种放射性元素——但放射性物质“氚”,实际上根本无法去除干净。
因此,对于日本的说法,国际社会一直都不认可。
早在2011年3月,有国际环保组织辐射调查团队就抵达福岛,在此后10年间持续进行了32次调查,最近一次是在2020年11月。
2020年10月,其发布的一份报告指出,福岛第一核电站的核废水中,除了放射性同位素氚外,还含有放射性同位素碳-14,它们都会“大幅增加人类的集体辐射剂量并且存在损害人类DNA的潜在危险”。
该环保组织的资深核专家、报告参与者之一布尔尼对媒体表示,这些废水的危害可能持续数千年,必须放弃将其排入大海的计划。
报告还发现了福岛的其他问题。比如,福岛县饭馆村与浪江町的辐射值。数据显示,当地除污工作成效相当有限,“特别除污地区”中的85%面积仍未进行除污工作。
该组织称,日本政府并没有就长期除污目标制定具体时间表。长期如此,将使居民暴露于超过所建议的每年1毫希沃特最大辐射限值的环境中,增加居民罹患癌症的潜在风险。
对于来自国际社会和周边国家的持续反对,以及日本国内福岛市民、渔业合作社全国联合会等机构的长期强烈反对,日本政府一意孤行,执意推进核污水排放,计划在2023年春季前后开始排放入海。
今年10月底,东京电力在福岛再次被曝出现问题。冻结福岛第一核电站厂房附近地层、防止地下水流入导致核污水增加的“冻土遮水壁”,出现了部分温度上升,冰壁可能融化。直到12月13日,东京电力公司才宣布,“冻土遮水壁”温度上升的问题在地下并排打入8根降温钢管后得到解决。此时距事发,已过去一个多月,气温上升处旁边已确认有地下水流入。
对于这样的东京电力,人们有什么理由相信,他们排放的核废水不会给全球带来灾难?!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