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提示
2020年初,沈阳市城乡建设局编制了《沈阳市背街小巷环境整治提升三年实施方案》和《沈阳市“两环十横十纵”街道更新工程实施方案》,计划用3年时间改造823条背街小巷。按照“一路一策”设计,沈阳力求通过“一拆五改五提升”,补齐功能短板、刷新城市颜值、找回家乡记忆。如今,已有184条背街小巷改造完工。
近段时间,沈阳市民走在沈河区建院街、大东区东陵路、于洪区渤海路等多条背街小巷,都可以感受到家门口街巷环境的悄然变化。
多杆合一和杆线入地、增设绿化和街角景观、停车秩序规范、店招店牌统一、街景标识提升……2020年起,沈阳计划3年改造823条背街小巷,充实“里子”,扮靓“面子”。截至目前已完工184条。
颜值功能兼备,还有街景标识
垃圾裸露,修路时大坑套小坑,晴天一身灰,雨天两脚泥,车过卷尘飞,空中各种管线盘绕下垂……这是全长736米的建院街曾有过的街景。
12月5日,《工人日报》记者来到刚刚改造完成的建院街,看到很多展品——“沈阳建筑工程学院西院学生四舍”的楼牌、1964年颁给“三好”学生张宝生的奖状、20世纪80年代沈阳市第二中学孙燕桥同学的录取通知书等。而且,小巷的垃圾箱和座椅明显变多了,马路中间的护栏也精致了,还有可爱的玻璃钢趣味雕塑,成了网红打卡地。
经改造,建院街重新划分道路面,实现人、机动车、非机动车完全分离,拆除38根电线杆并实施架空线落地的多杆合一,在人行道上增设灌木、设置休闲木座椅等。“实现以车优先向以人为本、道路红线管控向街道空间管控、注重交通功能向关注街区发展的三个转变。”沈阳市沈河区城市管理局副局长杨蕾说。
当天天气寒冷,建院街上却熙熙攘攘,驻足的行人颇多。“出行顺畅、停车规范、街路整洁,这不就是我们向往的生活嘛。”住在附近的居民陈亚美对记者说。
据了解,这只是沈阳计划改造的823条背街小巷之一。截至目前,已有184条背街小巷改造完工。
补齐功能短板,刷新城市颜值
“沈阳按照‘一路一策’的原则进行设计,补齐功能短板、刷新城市颜值、找回家乡记忆,是沈阳街路更新改造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沈阳市城乡建设局城市建设处处长柳熠说。
据介绍,此次改造主要针对已确定实施老旧小区改造的周边背街小巷以及群众呼声较高、有迫切提升需要的背街小巷。
实行“一拆五改五提升”整治模式:违法建筑拆除;道路路面改造、停车设施改造、架空线缆改造、沿街建(构)筑物外立面整改、户外广告及牌匾整改;老旧管网更新提升、慢行系统改造提升、交通设施完善提升、景观绿化品质提升、文化街区精品提升。
为了做到统一规划、高端设计、统筹实施,各实施主体严格按照统一标准进行全断面的精细化整治提升,确保一次改造到位。沈阳市还请了多位“人民设计师”为背街小巷改造“把脉”。
李思奇是在沈阳市沈河区凯旋社区长大的,大学学的是城市规划设计专业,也是沈阳市沈河区城市管理局聘任的“人民设计师”。
“住在这里,国槐、京桃,这里的一草一木都能让我回忆起童年最幸福的时光。但是,沈阳的一些背街小巷,有的道路破损、有的机动车停车占用慢行空间,或者还缺少‘街饰家具’等,这些都让背街小巷变得有些‘衰老’。”李思奇说,他希望改造不仅留住城市的格局肌理,还为老城区注入新活力。
健全管理机制,促进市民素质提升
陈年垃圾、破损广告无人清理,杂物、货物占道,机动车、非机动车混乱停放,都是由于政府职能不完善、管理机制不健全造成的。
“背街小巷在改造升级后更需形成规范的日常管理制度和长效机制。”辽宁省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所长王磊说。
王磊建议,按照“属地管理、错时执法、重点巡查、严厉查处、以督促改”的原则,加设背街小巷环卫基础设施,加大垃圾清扫、清运及保洁力度,加大对乱倒垃圾、乱排污水等现象的整治力度,清理违规广告招牌及乱堆放的杂物;整治车辆乱停乱放现象,引导车辆规范停放,规范路面秩序;落实临街门面“门前三包(包卫生、包秩序、包绿化)”责任制,严整门面延伸占道经营行为,拆除乱搭乱建摊位,引导游商小贩入市经营。
王磊进一步建议说,背街小巷集中整治是集中、短期的工作,背街小巷日常管理则是一项动态、长期的任务。形成以市政为核心、街道为重点、社区为基础的管理体制,厘清并明确各自的管理职责,协同配合形成合力,完善管理制度、工作标准、保障措施、综合协调机制。将背街小巷管理工作量化细化,实行定点定岗定人定责,才能做到管理范围全覆盖。
陈亚美认为,还要加大宣传教育力度,促进居民素质提升。街道和社区加强对广大居民环境卫生、交通法规、文明礼仪、健康知识等宣传教育,提升文明素质和环卫意识,让广大居民自觉参与改善背街小巷的面貌,营造出“设施完善、环境优美、街面清爽、干净整洁、文明有序”的街巷环境。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