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4月,中国人民银行、银保监会、证监会、外汇管理局联合印发《关于规范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的指导意见》。根据监管要求,从今年开始,资管新规结束了3年的过渡期正式落地,随着资管新规的落地,保本型理财产品将不复存在。这种变化会对普通投资者产生怎样的影响呢?
资管新规落地 银行理财进入净值化时代
记者浏览各大银行的手机App看到,原先介绍保本型理财产品的页面都变成了净值型理财产品的介绍,很多理财产品都标识了风险级别。一家银行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在资管新规过渡期,他们就陆续清退了保本型理财产品。
银行工作人员:2021年底,资管新规过渡期以后,就都清退了。之前做的有一些还在存续中,像一些期限比较长的会终止,把本金按时间算给客户。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不少普通投资者都意识到了银行理财产品的变化,并对名下的资产进行了重新配置。
深圳市民:之前配置了一些银行方面的理财,是保本保收益的。但是去年到今年已经没有这种理财产品了,所以自己也会在配置上多选择。
据了解,银行保本理财产品的消失来源于资管新规的落地。资管新规的核心在于打破“刚性兑付”,自2018年资管新规发布以来,经过三年的过渡期,过去银行理财产品承诺的类似于“保本保息”“零风险”等都成了过去式。
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金融研究所副所长 余凌曲:这样的“刚性兑付”越来越多的情况下,代表着整个行业和金融市场潜伏的风险就越来越大,最终导致整体的系统性风险发生。
业内人士表示,在资管新规新格局下,银行理财业务发生着深刻变化。不少银行专门成立了理财子公司,逐步将理财业务转移到理财子公司进行专业化运营。
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金融研究所副所长 余凌曲:未来通过银行理财子公司,它的牌照实际上和现在的一些公募基金是大致等同的,可以发行更多高风险、高收益的产品,可以投入到债券市场、股票市场等,它覆盖的客户范围实际上是更广的。
资管新规重塑市场格局 公募基金资产管理规模再创新高
在资管新规落地之后,资管行业朝着净值化的方向发展。银行理财、信托资金、保险资金等正通过直接或与基金公司合作等方式,越来越多地参与到证券市场中去,与此同时,我国基金发行市场规模也创下新高。
据了解,2022年1月将有102只新基金开始发行。数据显示,2021年新成立公募基金1898只,超过2020年的1376只,创下历史新高;总发行份额近3万亿份。根据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官网数据,截至2021年11月底,我国公募基金资产管理规模合计25.32万亿,再创历史新高并首度突破25万亿。
前海开源基金首席经济学家 杨德龙:资管新规之后,公募基金获得比较大的发展,在与机构合作方面也取得比较大的进步。在新基金大量发行的情况之下,代销方面的合作更多。另外,机构委外业务也稳步发展,很多银行成立了理财子公司,这些理财子公司在权益投资方面,多数是采取申购公募基金的方式来实现,这就增加了机构业务的合作。
对个人投资者而言,如何选择适合自己的投资方式?业内人士建议,个人投资者要明确投资有门槛,在进军高风险投资领域的同时,一定要掌握必备的金融知识,根据自身的风险承担能力,进行相应的投资。
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金融研究所副所长 余凌曲:自身在金融知识方面风险识别能力有限的情况下,可能最好的方式还是进入常规的存款领域,或者一些相对低风险的保险产品。
华林证券资管部总裁 张大威:把钱交给专业机构去打理或许是最简单的方式。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