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婚恋交友以盲盒的方式打开,距离甜甜的恋爱还有多远?当前,网恋浪潮携手盲盒经济,缔造出一片新蓝海——脱单盲盒。随着售卖脱单盲盒的实体店在一二线城市批量出现,又一新型盲盒迅速笼络了人气。
盲盒经济近年来顶着舆论压力不断创造新品,其动因当然是利益。由于缺乏规范化管理和运营,恋爱盲盒很快显露乱象:有商家圈完钱后玩失踪,不断有用户投诉个人信息被泄露,有人被盲盒里的爱情骗得人财两空……
线上“公园相亲角”受青年追捧
恋爱盲盒,也称脱单盲盒,是指单身男女将写有年龄、星座等信息的纸条放入盒中,被卖家以随机抽取的方式出售,从而达到交友的目的。自2021年7月中下旬,一名长沙大学生开设“月老办事处”小摊走红后,恋爱盲盒逐渐兴起。
在城市热闹的步行街、商圈内,简单的桌椅、普通的纸盒,再加上“1元就能遇到那个他/她”的噱头,一个恋爱盲盒小摊就搭建起来。恋爱盲盒已衍生出多种商业模式:有人摆地摊卖盲盒,有人搭建线上恋爱盲盒小程序或App,也有人开起装潢精致的线下门店。
在北京一家脱单便利店里,迎面是占据一整面墙的脱单柜,柜内按照星座横向陈列着脱单瓶。半月谈记者发现来店中消费的大多是00后,其中包括未成年顾客。
花费29.9元后,顾客可以领取脱单瓶,蓝色贴纸的代表男生,粉色贴纸的代表女生。脱单瓶上可填写出生年月、生活工作地、理想型对象等信息,之后可将瓶子放置在脱单柜内,也可查看他人留下的瓶子,获取感兴趣的人的联系方式。
半月谈记者在企查查平台以“盲盒交友”“相亲盲盒”等关键词进行搜索,得到上百家相关企业信息。其中大部分成立时间在1年以内,不少注册资本仅1万元或几元。除此之外,还存在许多未注册的脱单盲盒线下摊点和自主开发的盲盒小程序,其相关信息无法查询。
河北大学哲学与社会学学院教授贾志科指出,虽然“热衷单身,不婚不恋”话题挺热,但实际上青年男女的交友需求仍然巨大,“婚恋难”问题十分普遍,脱单盲盒正是利用了这一需求。
“本质上,这种盲盒和被青年嗤之以鼻的公园相亲角没什么区别,但是风险可比相亲角高多了。”某论坛上一名网友说。
真爱难寻,风险常在
在脱单便利店出现前,互联网交友平台就屡曝信息审核漏洞、虚假宣传等问题,由此滋生出个人信息泄露、用户鱼龙混杂、“杀猪盘”诈骗等乱象。作为瞄准婚恋交友市场蛋糕的后来者,脱单便利店呈现出哪些特点,又是否存在类似问题呢?
吉林网友小兔花钱在某恋爱盲盒小程序内放入了带有个人信息的纸条。然而,还没等纸条被人抽到,该小程序就因“包含游戏、互动测试内容”被投诉而停止访问了。不仅没有寻得如意郎君,钱财还没了着落。
这种“短命”脱单便利店并非个例。半月谈记者在企查查平台上所查到的82家“脱单便利店”中,目前有14家处于注销状态,其中13家的注册日期距今不到一年。
恋爱盲盒进入成本低,流量和回报高,因此在初期吸引了不少从业者加入。但单纯以恋爱盲盒作为主营业务,缺乏其他业务支撑,难免出现“一哄而上、一哄而散”的局面。
2月18日,太原市,脱单盲盒店,年轻男女只需花几元钱就可购买到所谓爱情“缘分”(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不同于婚恋网站有相应的准入条件,填写恋爱盲盒无须消费者提供任何身份证明,店家也不会主动核实消费者的相关信息。信息填写和审核端的“全盲”很容易招来风险,为不法分子借机诈骗等提供可能;盲盒投放与获取的低门槛也使得消费者个人信息很难保证不被商家或别有用心的购买者挪作他用;一些简单搭建的恋爱盲盒小程序,更难以确保用户数据存储安全。
中国人民大学商法研究所所长刘俊海认为,恋爱盲盒从业者应尊重和保障消费者权益,包括知情权、选择权、公平交易权、隐私权等。如果掌握消费者个人信息的平台有意将信息泄露给相关企业或机构,这肯定是违法的,消费者对此可行使索赔权。
恋爱是刚需,模式须进阶
苏州的张先生主理的一家脱单便利店,4年间不仅成功牵线千余对男女,更是成了热门恋爱综艺节目的取景地。
围绕脱单交友,这家店形成了以桌游、茶饮和恋爱盲盒为主的业务模式。张先生认为,随着恋爱盲盒业态的不断探索和行业秩序的规范,未来的脱单便利店可使盲盒类产品与互动游戏娱乐相结合,此外还可向情感咨询、亲子服务方向拓展。
“希望将实名制作为统一的行业规范确立下来,解决信息造假、信息泄露问题,保障消费者权益。相比于普通盲盒,实名认证的进阶盲盒更有前途。”张先生说。
刘俊海认为,相关部门应鼓励商业创新,同时在行业扩张阶段也应加大监管力度,依法用好市场准入、行政监管、行政指导、行政调解和行政处罚等手段。贾志科建议,网信部门对有不良记录的网络平台加强监管,尤其是在个人信息收集和管理上,要确保个人信息不被泄露和变卖。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