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2025年,新能源产业规模超万亿元、资本市场新能源常州板块市值超万亿元;到2035年,产业规模在2025年的基础上再翻一番。让新能源‘世界看中国、中国看常州’的理想成为现实!"
1月28日,常州市委、市政府召开新春 " 第一会 ",吹响建设新能源之都的号角。今年常州将釜底加薪、趁热打铁,用真金白银、真心实意的政策支持撬动市场力量,为新能源产业发展再添一把火,全力打造引领长三角、辐射全国、全球有影响力的新能源之都,重振产业雄风、再创城市辉煌。
新能源产业投资热度全国第一
作为近代工业的发祥地、苏南模式的创立者之一,常州一直以制造立市、产业强市、质量兴市为不可动摇的发展理念。
常州工业门类全、底蕴深、集群强、韧性好,拥有同类城市中最完备的产业体系,国家工业41个大类中常州有37个,207个中类中有191个,666个小类中有600个,动力电池产业链完整度达97%,智能制造装备、新型碳材料分别入选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全国先进制造业集群,拥有80多万家市场主体、6万多家工业企业、近6000家规上工业企业、近3700家高新技术企业、200多家隐形冠军企业和89家上市企业。
随着城市竞争重回产业主赛道,常州实体经济的优势越来越凸显、动力越来越强劲,迎来了新能源产业的全面爆发。去年,常州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9550亿元,增长3.5%、位列全省经济大市第一。工业规模总量突破两万亿元,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和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发展双双入选国务院督查激励。新能源产业强势增长,产值超5000亿元、整车产销超34万辆,形成 " 发储送用 " 生态闭环,产业集聚度全国第五,投资热度全国第一,在传统造车强市、能源大市中破圈突围,强势崛起。
新能源之都既是城市新地标,更是追求生产生活方式变革的新诠释。在 " 双碳 " 战略引领下,常州加速企业绿色、低碳发展,积极创建国家新能源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和国家碳达峰试点城市。2022年,全市新增新能源汽车37936辆,增长116.5%;溧阳作为以县为单位开展电动中国示范区建设的先行者,获得陈立泉院士 " 电动中国看溧阳 " 的高度肯定;适度超前布局光伏一体化建筑、光储直柔建筑、智慧微电网创新低碳场景,加速构建了具有常州辨识度的新能源应用生态,绿色、低碳、智慧的未来城市画卷正在龙城大地徐徐展开。
目标剑指 " 两个超万亿元 "
任何一座城市的崛起,都离不开战略性、引领性、支柱性产业的拔地而起。
常州市委书记陈金虎表示,如果把一座城市比作一棵参天大树,那么实体经济就是深埋地下的根,根深才会叶茂,根固才能树壮。"制造业是我们这座城市的最亮特色、最大优势、最强竞争力,新能源产业就是我们锻造发展优势的‘制胜之道’和‘独门绝技’。"
常州将以新能源之都的全方位崛起支撑城市能级的持续性跃升,在服务全国全省大局中展示 "常州所长"、彰显" 常州价值"、体现"常州担当"。
站在产业风口上眺望未来,常州精心绘制产业蓝图,举全市之力、聚全球资源,抢抓机遇、抢抓风口,在 "领跑" 领域扩大优势、在 " 并跑 " 领域提档加速。"招引百亿项目、培育千亿企业、打造万亿产业",常州将做好"增量"的文章,加快比亚迪、理想、江苏时代、中创新航、蜂巢能源等企业的项目建设和产能释放,带动上下游企业提振信心、做大做强,让产业发展的 "龙头" 昂起来、"龙身"动起来、"龙尾" 摆起来,全力争创国家新能源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
到2025年,新能源产业规模超万亿元、资本市场新能源常州板块市值超万亿元;到2035年,产业规模在2025年的基础上再翻一番," 发储送用 " 环节深层次、高浓度融合发展,新能源在生产、生活中的渗透率处于全国领先地位,真正建成引领长三角、辐射全国、全球有影响力的 "新能源之都"。
"新能源之都十条" 重磅发布
在1月28日举行的常州新春 " 第一会 " 上,常州新能源全产业链生态图谱和《常州市推进新能源之都建设政策措施》重磅发布,向全球头部企业发出邀请;总投资超470亿元的15个新能源重大产业项目签约落户,加入 " 常州新能源军团 "。
陈金虎表示,常州市委、市政府将进一步推动资源要素向新能源领域集聚,政策再加码,只要被认定为新能源链主项目的,市级产业、创新、人才政策全部再提高10%的奖补比例。" 党委政府宁可在其他方面紧一紧,也要舍得下本钱支持企业技术攻关、标准创新和知识产权保护,对承担国家、省核心技术攻关的项目,单个项目我们最高奖励500万元、200万元;对推动重点项目攻关‘揭榜挂帅’的,最高奖励500万元;对获得国家和省立项的重大科技、产业公共创新平台,最高奖励1亿元、5000万元。"
据悉,《常州市推进新能源之都建设政策措施》被称为常州"新能源之都十条",围绕产业发展、技术创新、推广应用、生态营造四个方面,聚焦新能源之都建设亟待突破的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制定出十条重磅政策,真金白银、真心实意的政策支持撬动市场力量,为新能源产业发展再添一把火。
同时,聚焦建立体系标准,常州正研究制订引领全国的新能源城市建设评价体系,将陆续出台在交通出行、城市建设、绿色储能等方面引导 " 新能源替代 " 的鼓励政策。以 " 两湖 " 创新区、高铁新城为先导 , 在园区开发、城市更新和美丽乡村建设中,加快探索新能源开发应用场景。
以创新领跑发展 " 主赛道 "
新能源产品更新快、技术迭代快。陈金虎表示,建设新能源之都,常州最需要重视的是科技创新,最需要突破的是核心技术。
未来,常州将聚焦行业"卡脖子" 问题,整合多方创新要素和资源,深化"揭榜挂帅"科技攻关,支持龙头企业参与或承担国家产业基础再造等专项,主导国际标准、国家标准的制定修订,巩固"领跑" 优势,与对手形成战略"互卡"局面。
"招引人才就是扩大投资 , 储备人才就是投资未来。"常州将实施"龙城英才计划"新能源专项,推动在常高校开设新能源相关专业,支持企业在全球范围内引育战略科学家、创业合伙人、职业经理人、青年人才等,打造一支敢打硬仗、能打胜仗的"新能源铁军"。
目前,常州已经形成了"发储送用"的产业闭环,四个环节有长板优势,也存在短板弱项。今后,常州将坚持前瞻眼光,不断完善产业图谱,提升产业"新高度 "。
储能是万亿级的大市场,也是能源安全的稳定器。常州将大力发展储能产业,积极开展压缩空气储能等试点示范,重点发展大容量、高密度、长寿命储能电池,到2025年储能产业规模突破500亿元。
氢能,被誉为21世纪的 " 终极能源 "。常州将研究制定出台全市氢能源产业发展规划,聚焦氢能源"制储运用"环节,重点招引氢能储输装备项目,全力建好集萃安泰创明先进能源材料研究院、国家氢能装备质检中心等高端平台,精心打造"常州氢湾"。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