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时政新闻 正文

“红山文化”:在这里探源中华文明

字体:
— 2023—
08/07
10:57:26
2023-08-07 10:57:26 来源: 中国文化报 葛鑫

  我国考古学者苏秉琦在《中国文明起源新探》一书中提到,中华文明的起源“不似一支蜡烛,而像满天星斗”,发源于辽西地区的红山文化自大凌河南下,与中原文化相融产生出以龙纹与玫瑰相结合的文化群体,迸发出文明的火花。多年来,辽宁省委宣传部、省文化和旅游厅高度重视红山文化考古发掘和保护宣传工作,辽宁一代代考古工作者薪火相传,将红山文化研究推向深入,并为后续研究奠定坚实基础。

  其大无外,其小无内

  红山文化的鼎盛时期距今5500年左右,在中华文明灿烂的历史长河中存在了1500多年。20世纪30年代初,考古学家发现红山文化遗迹。上世纪80年代初,以孙守道、郭大顺为代表的辽宁省考古工作者调查并试掘了牛河梁遗址,开始正式考古发掘。伴随着女神庙、女神像、“五冢一坛”横空出世,玉雕龙和斜口筒形玉器等代表性玉器相继出土,红山文化引发了中华五千年文明起源的大讨论,震惊世界。

  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诸多元素中,连续性、创新性、统一性、包容性与和平性,是对中华文明的精准画像。辽宁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名誉院长郭大顺据多年扎根牛河梁遗址研究所得向记者分享:“红山文化最核心的概念是民族精神的传承,即连续性。我们的考古发现证实了中华文明不曾间断,从五千年前连续展现出较为成熟的发展脉络。”

  说到红山文化呈现的核心地点——牛河梁遗址,其所在地辽宁省朝阳市因出土了“中华龙鸟”和“辽宁古果”化石被誉为“世界上第一只鸟飞起和第一朵花绽放的地方”。牛河梁遗址位于朝阳市下辖的凌源市及建平县境内,绵延50平方公里的遗址恰与苏秉琦先生提出探索辽西古文化、古城、古国这一重大课题相结合,使得红山文化成为研究西辽河上游地区文明化进程及中华文明起源特征的重要内容。在中华古文化这棵参天大树上,红山文化是当之无愧的“直根系”。

  挖掘保护 赓续传承

  不久前,由国家文物局联合辽宁省委宣传部主办的“文化传承发展 探源中华文明”新时代大讲堂在辽宁省朝阳市举行,考古界专家学者齐聚大会,并进行了全球直播,向世界推广红山文化。

  文化和旅游部副部长、国家文物局局长李群在大讲堂上表示,红山文化反映的多元一体、兼收并蓄的文化特质,奠定了龙图腾、玉为尊的文化传统,形成的天人合一、尊祖崇宗的宇宙观和社会观,已经成为中华文明的有机组成,融入中华民族的血脉传承。

  辽宁省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刘慧晏在大讲堂发起呼吁,希望专家学者能一如既往关注红山文化,进一步理清中华文明的起源形成过程,展现中华文化多元一体格局演进历程,推动中华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如今,在牛河梁考古遗址挖掘现场,置身茂密的油松林里,微风徐徐,松涛阵阵。墓坑截面不同结构及样态的土层压实着岁月的年轮,仿佛在向世人讲述五千年前人类在此创造的人文历史与厚重的文化积淀。

  “这里是第一地点发掘出的七号台基,我们考古队想厘清它的整体样貌,为红山文化深入研究奠定更扎实的基础。40多年来,牛河梁的挖掘和保护工作没有停歇过。”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牛河梁遗址考古工作队领队贾笑冰向记者介绍当前的考古进程。近年来,在国家文物局、辽宁省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牛河梁遗址在大遗址保护管理、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建设、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果,探索实践出大遗址保护的牛河梁模式:2021年,牛河梁遗址被中国考古学会评为“百年百大考古发现”,列入全国150处大遗址名单;“红山社会文明化进程研究”被国家文物局纳入“考古中国”重大项目;同年,牛河梁遗址保护利用被国家文物局列入《大遗址保护利用“十四五”专项规划》。

  为了进一步加强对牛河梁红山文化遗址保护,辽宁省朝阳市、建平县两级党委和政府成立了牛河梁文化旅游开发区管委会,在园区初始总体概念性规划的基础上,重新对牛河梁国家考古遗址公园2.4平方公里核心区域进行定位,开展红山文化研究中心项目建设,对遗址周边6700平方米环境进行了美化绿化,对基础设施进行改造升级,成功建成国家4A旅游级景区,吸引了“中国数字图书馆”等高新技术企业来此赋能,用智慧点亮古老文化,让红山的曙光照亮神州大地。

  大同文化 和美中国

  开放、包容的社会特征是中华民族重要的文化底色。“在红山文化墓葬遗址中没有发现任何随葬武器,我们先人的大规模聚落墓葬文化中没有任何武器的现象, 证明了中华民族文明的文化内容确实具有和平性这一特征。”辽宁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牟岱多次探究红山文化考古遗址,道出了五千年的文明发展长河中,中华民族不断追求和传承着和平、和睦、和谐的坚定理念。

  最近,红山文化牛河梁遗址博物馆馆长王轩龙迎接各地参观团的工作愈发忙碌,他骄傲地向记者分享,随着大讲堂活动的成功举办,越来越多的目光向牛河梁聚焦,大家集思广益,为红山文化的保护发展提供创新思路,搭建更多桥梁。自2013年试运营以来,这里每年参观人数和门票收入以20%的速度递增,截至今年7月,接待参观人数已接近去年整年水平,近期游客接待人数更是远远高出历史同期。针对牛河梁遗址开展的研学旅行活动当前已累计举行近百场,吸引了全国各地的教育机构,让孩子们近距离体悟。

  如果说遗址是感受红山文化图景的直观场所,那么在全国多点绽放的文物展览则是提炼文化内涵,推介文化概念的良好媒介。2019年10月,“又见红山”精品文物展在辽宁省博物馆正式启幕,246件珍贵出土文物集中亮相;一年后的“玉出红山——红山文化考古成就展”在国家博物馆开展,引发了全国对红山文化的研究热潮;2021年,在浙江省博物馆开启的“玉·见——红山·良渚文化展”将两大文化穿越时间和空间联袂展示,共同印证了中华文明多元一体格局的起源;刚刚结束的安徽博物院“璀璨星光——凌家滩文化展”中,我国史前三大治玉中心的红山文化、良渚文化和凌家滩文化齐聚一馆,千年中华文明之间互鉴互融与星斗满天的壮美画面,令在场观众无比振奋,民族精神与文化所赋予的强大自信在心中油然而生。

  王轩龙告诉记者,今年3月,国家文物局启动《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更新工作,借此契机,牛河梁遗址按照重调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的要求,正在积极编制各项申报材料,以期及时完成申报工作。

  申遗成功意味着更好的弘扬和更多的关注。王轩龙说,辽宁省为此高位推动,将申遗列入辽宁省政府工作报告、朝阳市政府工作报告,今年还将牛河梁大遗址保护和申遗工作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先导区,纳入《辽宁全面振兴新突破三年行动方案(2023—2025)》。

  红山文化是连接东北平原与中原腹地的纽带,广泛吸纳,博采众长,凝聚精华。辽宁将不断擦亮“红山文化”这块文化金字招牌,致力推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工作,向全世界叫响红山文化,持续探源中华文明。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标签: 中华文明责任编辑: 江小来
国内综合
国际新闻
精品专题
更多资讯